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74章 敦煌工匠也幸苦(1 / 2)

卢生也不装了:“那我们不拜佛,我跟你们换点东西吧?有没有新鲜的瓜果蔬菜?我们用羊肉、羊皮跟你们换一点,价格实惠。”

那卫兵就把刀给拔了出来,轻轻地吐出一个字:“滚”。

这时,一个衣着破烂,满身都是各色颜料的老匠人,背着一个背篓走了出来。看着是刚好下工的,一天的辛劳已经结束,他却没有一点收工的喜悦:“你们要换吃食?跟我来吧。”

老头眼睛可能不太好,看东西总是喜欢眯着眼睛。

后面卫兵还好心提醒道:“老赵,你眼神不好,可悠着点,别被这小子给骗了,我看他滑头得很。”

老赵咳嗽一声,挤出一丝笑容,满脸都是褶子:“没事,我有啥好惦记的……”

他转头对卢生等人说道:“老哥,你们跟我来吧。”

这什么眼神,他都六七十了,还管卢生叫“老哥”。

老赵把车队带到宕泉河边的一处窝棚区,这里有很多杂乱的窝棚,可能时间尚早,回来的人还并不多。

老赵把背篓放下:“你们想换些啥?”

“瓜果蔬菜,新鲜的就可以。”

老赵钻进自己的窝棚,拿出一个长圆的白石头和几个杏子:“这些要吗?”

卢生拿起石头:“这个是?”

“萝卜和杏子啊,新鲜的,昨天刚找附近农户换的。”

阿云朵拿起那个石头,有些生气:“你耍我们吧,这明明是石头!”

老赵这才把石头拿起来,凑近眼睛仔细一看:“哟,对不住,对不住啊,我眼神不好,当了几十年画工,天天凑得太近,远处的东西现在都看不清了,你等等,我再进去给你们找找。”

不多时,他又从窝棚里抱出一个萝卜和还有两个“敦煌瓜”。

唐宋的时候,敦煌也叫瓜州,这州都是以“瓜”闻名的。品种和黄粱梦里的“哈密瓜”比较类似,八月初正是此瓜成熟之时。

卢生看见敦煌瓜,口水都流出来了:“老丈,这瓜也可以换给我们吧?”

“换啥换,分了同吃吧,刚才闹笑话了,当给你们赔个罪。”

“那行,我们也拿些肉干,乳饼出来,我们今天就一起吃晚饭吧。”

贺兰去病一刀把瓜分作两半,再切成小块,大家也都是好久不曾吃到如此新鲜食物,各个吃得酣畅淋漓。

老赵又指着旁边放着的黄色小果子:“那杏子你们也尝一尝,那叫“李广杏”,传说是李广将军出征西域的时候,从中原带来的种子,在此地种植后,却意外的果大香甜,也是本地特有的。”

卢生把杏子拿起来,在衣服上蹭了蹭,发现蹭得更脏了!也不管了,直接一口咬下去,果然味甜多汁,差点连核都吞了。

卢生把羊肉干也拿出来,分给老赵,老赵拿过来凑近看了看,才确定是羊肉干,摇了摇头感叹道:“老了,好东西也咬不动了。”

“老丈,你在这里干了多久了?”

“几十年了吧?”老丈不喜欢谈这些:“你们还要瓜不?我在给你们拿一个出来。”

“要,要,要,我们可以用羊皮跟你换,另外,我们远途而来,今晚想在这河边搭个帐篷,您看可以不?”

“随便搭吧,这地方那么宽……”

此时,远处走来一个中年男人,破衣烂衫,面色不善。

他也似才下工,看着这边热闹,就想过来泼一盆冷水:“赵僧子,你还有心思吃呢?我可告诉你,要是再配不出青金色颜料,你我就等着挨板子吧。”

原来老赵的名字叫赵僧子,这“僧”就是和尚,和尚也能有儿子?

赵僧子也正为此事发愁:“这能怨我吗?这回鹘人不过来,没有青金石,我拿什么给他配那颜色啊?”

“不是让你想想办法吗?工坊里还有还有孔雀石,蓝铜矿,你再找找差不多的颜色,配个差不多的出来,能交差就行。”

“哪像你说得那么容易?那王爷喜欢的颜色会反金光,别的矿石颜料根本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