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87章 电话与试探(2 / 2)

“至于项目差异……”明朗加重了语气,“陈工,我记得你曾经跟我提过,未来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跨界融合。或许赵工在玻璃强化这个具体领域深耕的经验,他遇到的那些实际工艺难题,能为你正在研究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或催化过程,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视角呢?就算不能直接助力,多了解一个前沿应用领域,也绝非坏事。我相信,顶尖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其价值往往超越具体的项目本身。”

明朗这番话,既给予了陈志远极大的尊重和管理权,又巧妙地抬升了这次合作的意义,将其从简单的“借地方”变成了可能带来“意外收获”的学术交流机会。

电话那头的陈志远再次沉默了片刻。

明朗的提议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他的一些顾虑,而且明朗作为老板,已经把姿态放得很低,话也说得非常到位,他如果再强硬拒绝,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

更重要的是,陈志远本质上也是一个对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人。

他虽然对所谓的“化学钢化玻璃”起初有些不以为然,但听到明朗描述其原理(离子交换)和潜在应用(高端电子产品屏幕)时,他作为材料学专家的那根神经也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这确实是一个有挑战性且应用前景明确的方向。

终于,陈志远的声音缓和了一些,带着一丝妥协和探索的意味:“小明总,您说得也有道理。这样吧,您看能不能先安排个时间,让那位赵工带着他更详细的技术资料和具体需求过来一趟?我们当面聊一聊,我也具体了解一下他的实验方案,看看设备匹配度和时间安排上到底是否可行。如果确实能协调,并且能确保不影响主项目,我们可以尝试先合作一段时间看看效果。”

听到陈志远松口,明朗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知道,这第一步,算是成功了。

“太好了!陈博士,非常感谢你的理解和支持!”明朗语气振奋地说:“我这就跟赵工说,让他准备一下。你看明天上午方便吗?我亲自带他过去拜访你。”

“明天上午……可以,我九点以后在中心。”陈志远确认了时间。

“好!那就明天上午九点半,我们准时到!到时候见面详谈!”

挂断电话,明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回身望向厂房内,只见赵学义正趴在那张临时办公桌上,对着一片玻璃样品和一堆数据记录纸写写画画,完全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对周遭的一切浑然不觉。

明朗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知道,将赵学义这颗被埋没的“遗珠”,送入陈志远那座现代化的“宝库”,将会是他在江州布局的又一关键落子。

接下来,就看这两位性格迥异的技术天才,能否碰撞出他所期待的火花了。

一场关乎技术、性格与管理的微妙磨合,即将在江州国际联合化工厂的研发中心里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