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来,不急。”赵山河拍了拍他的肩膀,“当年蒯仙师搭建第一个物流节点,不也是从一次次尝试开始的?你能迈出第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把‘心网’的初步成果整理成纪要,分发给各地的流派,让大家一起研究,集思广益,总能找到完善的方法。”
接下来的几天,沈砚的“心网”成了青阳城物流总坛最热门的话题。各地来交流的修士们都挤在传承阁外,想亲眼看看“神念传物”的神奇场景。沈砚也不藏私,每天都会演示一两次“心网”传送,还把自己研究的神念与“流通”法则融合的方法,详细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
这天上午,落霞镇“快送派”的李修士带着几个年轻修士来到总坛,看到沈砚用神念传送完一包疗伤丹,忍不住走上前:“沈砚兄,你这‘心网’能不能和我们的‘快送符’结合?我们的‘快送符’能缩短传送距离,要是加上神念连接,说不定能解决你神念消耗过大的问题。”
沈砚眼睛一亮:“我倒是没想过这个!你们的‘快送符’本就暗合短途‘流通’脉络,要是用神念激活符纸,说不定能减少神念的损耗。”
两人当即在传承阁里尝试起来。李修士拿出一张“快送符”,沈砚将神念注入符纸,符纸瞬间亮起金光,表面的纹路与沈砚的神念气息交织在一起,形成一道更稳固的光丝。沈砚控制着光丝,牵引着桌上的一个瓷瓶,瓷瓶顺着光丝的轨迹,很快就消失在符纸的金光里——这次传送,沈砚的神念消耗比之前少了近一半。
“成了!”李修士兴奋地喊道,“这样一来,我们‘快送派’的修士只要稍微修炼神念,就能用‘心网+快送符’的方法,实现更高效的短途传送!”
消息很快传开,各地的流派都开始尝试将“心网”与自己的特色方法结合:黑石岭的“器运派”在储物袋里刻上神念感应纹路,让修士们能用“心网”直接操控储物袋里的物资传送;雾隐宗的修士则将“心网”与法则紊乱带的解析方法结合,用神念提前感知紊乱带的“流通”缺口,确保物资安全传递;就连松风村附近的小镇物流点,也开始尝试让修士们修炼基础神念,用简单的“心网”传递小件物资。
半个月后,青阳城举办了一场“心网物流交流会”。来自各地的修士们齐聚总坛广场,展示着各自结合“心网”改良的物流方法:有的修士用神念操控着十几个包裹同时传送,精准无误;有的修士用“心网+签收录”的方法,一边记录物资状态,一边完成传送;还有的修士展示了“心网节点”——不用青石板,仅凭神念与“流通”法则的呼应,就能在任何地方搭建临时节点。
林风站在广场上,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感慨万千。他想起当年蒯迪元带着牒元,在法则风暴中艰难搭建节点的日子;想起大家一起研究“物资签收录”,在传承阁里熬夜整理笔记的时光;现在,“心网”的出现,让物流体系再次升级,从“有形的节点”到“无形的神念之网”,一步步朝着蒯迪元当年所说的“无界流通”靠近。
“在想什么?”苏晴走到他身边,轻声问。
林风看着广场中央正在演示“心网群传”的沈砚,笑着说:“在想师父要是看到这场景,一定会很高兴。他当年说的‘心与物的呼应’,现在真的实现了。”
苏晴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远方的青山,像是在透过群山,望向松风村的方向:“他一定能感受到的。‘心网’不是某个人的成果,是所有‘法则快递员’一起努力的结果,是牒元理念的延续,也是新时代物流体系的必然发展。”
交流会结束时,夕阳已经西下。沈砚被各地的修士们围着,解答着关于“心网”修炼的问题,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赵山河、苏晴和林风站在总坛的阁楼上,看着修士们三三两两地离开,每个人的行囊里都装着“心网”的研究纪要,准备带回自己的地域,继续完善这份新的物流成果。
晚风拂过,总坛外的桃花瓣簌簌落下,落在回廊的栏杆上,落在传承阁的窗台上,像是在为这场物流体系的升级,送上无声的祝福。林风知道,“心网”的初成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创新,更多的改良,让“流通”变得更便捷、更精准、更无界。
而这一切,都源于当年那枚小小的牒元,源于那位在偏僻山村过着平凡生活的无名英雄——他留下的不仅是物流的技术与理念,更是一份“探索无界、传递不息”的精神,在新时代的仙界里,像一张无形的“心网”,连接着万物,传递着希望,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