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1章 评优的风波(1 / 2)

第121章评优的风波

一番折腾非但没有赔钱,还反赚了2.5亿。

梨歌这回算是明白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她给员工优渥的生活条件,所以工人们才有心思搞发明创造。

她购买了员工自己发明的各种高攻大马力重型拖拉机,所以才拿到了国家补贴。

可以说每一步她想花钱的因,最后都会变成赚钱的果。

她连难过都顾不上,赶紧琢磨着怎么花钱。

是投资某个项目吗?还是合并个不景气的农场?

梨歌立刻摇摇头,把脑子里的这种念头驱逐出去。

开玩笑,再盈利了怎么办?

项目接二连三盈利,让她短期内不想投资任何项目。

既然不投资项目那就只能在别的方面入手了,梨歌拿来一份公司报表,随意翻开着寻找灵感:

主要成本:业务成本,人力成本……

“对了,人力成本!”

现在公司总部12个人,在农场1000人,机械厂1000人,各大农产品店1000人,算来算去有几千来号人。

每人发1000元奖金,这就300万没了。

梨歌决定每人发一万奖金,轻松花掉3000万。

可惜再多发就被系统警告了:

“宿主不得通过没有逻辑的花钱来完成系统任务。”

梨歌只得住手,可她很快又想到了别的办法:不能给老员工加工资,那我大可以招聘新员工啊!

8+系统对此没有意见:“以公司目前规模,还可以招100人。”

“好。”梨歌兴高采烈答应了下来,她当然要比着最高的限额招人。

因此花不完的员工被召集到了一起:“公司最近还需要再招聘100人。”

“为什么要招人啊?”眉眉开口,“我觉得目前的工作量还行。”

“目前公司体量小,我就个人很喜欢这种员工是姐妹的氛围,不是很想再招人。”车厘子开口。

其他人赞同点点头,显然很认同。

梨歌摇摇头:“随着公司的进一步扩张每个员工的工作量已经饱和到极点。

比如说眉眉吧。”

眉眉负责人力。

原先公司就几个人,基本不涉及人力资源的调度。

可后来公司扩张,吞并了飞腾农场,又给10万亩菜地雇人,

还有几百家门店的工作人员,如今还吞并了一个大工厂。

这么多人,有休年假的,有请假的,有领福利的,有离职的(当然这部分很少),有新入职的,要办社保,眉眉整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以前还有时间逛街,现在一天到晚都在办公,甚至有时候还会加班。”

这哪行?

梨歌能容许加班行为的存在呢?

员工们哑口无言,他们的确是有点辛苦。

“那就这么决定了,一部分人从花不完的基层员工里录取。还有一部分人从外部招聘。”

这就是花不完和其他公司的不同之处。

公司有90%的员工来自基层,确保每一位来自基层的员工都可以获得晋升通道。

并不像别的公司信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不管你是种地的菜农,还是在门店卖农产品的小妹,只要你严格按照花不完的晋升渠道就能爬到总部来。

在这一点上梨歌一视同仁。

甚至公司还设置了夜校、和学校合作MBA课程等措施,确保让每一个来自底层没机会读书的员工都能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加速晋升。

不过的确他们的文化水平短期内很难跟上公司的发展,像文文做职称表就急需一个会用Excel的员工,这就无法等基层员工慢慢学了,因此公司有10%的岗位可以通过外部招聘。

员工们坐在一起讨论好了招聘方案。

公司内部选拔还好,大家内部制定一个选拔标准,确保每名优秀的基层人员能够按照需要啊被选拔到公司总部。

剩下10%的外部招聘就麻烦了。

大家意见不一,不,准确说梨歌跟其他员工意见不统一。

其他员工主张:“我们可以托付猎头,请他们择优录取。”

梨歌坚决不愿意:“猎头只是听上去名头响亮,显得专业罢了,其实他们一直从事的是人力资源专业,对农学专业一无所知。”

肯定不能通过猎头找专业人选,那万一把公司做大做强怎么办?

“他懂机电液一体化吗,懂植保无人飞机吗。懂编制车间生产计划吗?”梨歌洋洋洒洒说出一大串,“只要外表光鲜能说会道夸夸其谈夹杂几个专业术语,就能骗过猎头。”

大家不吱声了,还真是这样。

不过梨歌反驳了同学们,自己对招聘什么人心里也没谱。最后决定发布佣人要求,由梨歌在应聘者简历中挑选。

*

在忙着花钱中很快就到了学校年度评优的时间。

到了大三,往日里咸鱼一样的同学们也渐渐开始为前途筹谋:有人实习、有人复习考研,有人准备考公。

期末评优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成为面试的加分项,也可以成为保研亮点。

学院里陆陆续续公布了评优名单,

301宿舍的小伙伴倒不是很在意这个。

她们在花不完公司内部可以说是端上了铁饭碗,现在她们这些老员工的收入已经达到了月薪两万,时不时还有各种项目奖金,可以预见在今后还将会一路涨薪。

虽然对于岷江大学的学生也算不上特别好,但怎么也算是个保底项。

再说对于未来大家都有自己的盘算,并不是非要走保研这条路。

可是到核算的时候才发现大家的综合成绩都很高。

平时成绩要归功于文文,没办法,宿舍里有文文这个学霸监督,甚至连学习成绩最差的车厘子平均绩点都能算进班里中等偏上。

另一个就是社会实践的分数很高,当时梨歌拉拢她们来入职的时候忽悠说能加学分,没想到居然真的能兑现。

花不完公司本身纳税额标准够高,符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标准。

再加上同学们做项目以来不断靠公司拿下各种国、省、县、乡各级奖励,算下来额外加分项很高。

这里面要说梨歌的最高。究其原因,梨歌本来就是创始人,还有飞腾市商会会长的头衔,算下来她居然都超过了文文,成为了第一。

顺利上了年度评优的公示名单。

*

金家。

一家人正在用午餐。

金先生吃完饭后惯例擦擦手,大儿子给他简单汇报了下公司上的事,

他翻了翻儿子递过来的开支表,随口问:“这笔200万,是怎么回事?”

金家大哥看了一眼,答:“那是给岷江城市音乐学院捐的图书馆。”

“岷江城市音乐学院?”金先生微微蹙眉。

一边的金幼怡和金式昆早就面色变了,金式昆急得一个劲跟自己大哥瞪眼抹脖子使眼色,金幼怡则紧紧咬住嘴唇。

金大哥就像没看见一样:“是这样,幼怡今年又延毕了,给学院捐一座音乐厅,让他们隐瞒消息……”

这是幼怡一直过不去的一道坎,她天生不爱学习,平时可以在父母跟前扮乖乖女,可成绩单却不会说谎。

进了娱乐圈就更加心思浮躁了,哪里还能静下心来专心读书?

一年就挂了8门,在学院里落下个“F8”的绰号,没有修够学分,当然就不能毕业,索性就办了延毕。

可是这已经是第二年了。

金夫人扶额,这个养女成绩是不大好,当初家里花了大价钱给她请了好多补习老师才勉强考上岷江城市音乐学院。

没想到进了大学仍旧不省心。

“幼怡,去年就延毕了吧?”金先生漫不经心问,“当时捐了个奖学金?”

“是的,爸爸。”金幼怡硬着头皮答,嘴唇咬得滴血。

她去年就办了延毕,原想着今年就能毕业,可是今年仍旧被娱乐圈的繁华遮蔽双眼,根本顾不上学习,只能再延毕一次。

去年捐赠奖学金还能风风光光卖通稿“金幼怡不忘母校”,今年担心有心人发现其中的端倪连通稿都不能买。

金式昆立刻站出来帮忙:“爸爸,幼怡又要演戏,还要试镜,现在娱乐圈竞争压力那么大,她一个弱女孩……”

金先生脸上的神色显然很不以为然。

金幼怡咬咬嘴唇,不得不自己亲自辩解:“爸爸,是我的错,我本来要补考的,但连着去拍了几个平面广告,又赶上爷爷病重,所以耽搁了。”

她提起金老爷子,金夫人立刻打圆场:“你也别苛责孩子,他们健康快乐比什么都好。”

金式昆也跟着帮腔:“对啊,累病了那不是得不偿失?”

金家大哥没说话,耐人寻味的目光不住在这几人脸上逡巡。

金先生就没再追究,只是答:“那今年别捐了,有那200万,都够去国外读个水硕回来了。”

一家之主发话了,那当然再无二话。

金式昆发急,他的收入都给幼怡的事业垫进去了,自己手里也没200万:“这没有公关好学校,被爆出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