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1章 细分事业部(1 / 2)

第91章细分事业部

“梨总同意我的方案了?”

羊衫雀跃,难掩激动神情。

“嗯。”梨歌点头。

“公司决定尝试细分事业部制,目前由羊衫暂时负责。”

羊衫的笑容僵在了脸上:“我?全部负责?”她是提建议搞事业部制改革,并不代表她想全权负责啊。

“对,你写的报告挺详尽,看得出来你很懂。”

“我不行。真的不行,”羊衫慌忙摆手。

“怎么不行了?要对自己有信心,你现在已经算是老员工了。”

羊衫更慌了,算什么老员工啊?

她不就是天天吃喝玩乐吗?

以前在农场的时候大部分时候跟在王仙桃后面,后来回本部则是混在同事一起K歌泡澡做spa,哪来的工作经验?

所谓的“资历老”全老在吃喝经验上了。

“看看林招娣,上来就负责公关部,不也没事吗?”

羊衫更慌了。

招娣虽然学历不够,但大家坐在一起一聊天才知道招娣从小都是第一,不过是家里强迫她不许她读书了。

再看招娣刚来总部上班几天就做事有模有样,还跟着小洁学五笔打字,就知道人家智商和潜力不低。

可我呢?羊衫揉了揉鼻子,如果给自己一个客观评价,她真的觉得好吃懒做又智商不够。

只不过有眼力见会来事所以卖手机卖得不错。

怎么能独自当一个部门老总呢?

别说她了,就是其他同事都觉得不可:

“每个人各有优点,羊衫更适合做别的。”小洁说得很委婉。

“我也觉得,她口才那么好,听说以前卖手机都卖得很好,可以让她来我们营销部,我愿意把总监位子让给她。”文文忙开口。

梨歌才不会让文文离开营销部呢。虽然她营销核桃出过奇迹,但梨歌仍觉得这不过是个小误会。

总之人人都觉得适合销售的羊衫一定要让她做产品。

“大家听听我的理由。”梨歌忽然开口。

同事们安静下来。

“农业细分这个概念其实在农学界不算新观念。”

“只不过学术界研究和实际实行的都是社会化大层面。好比开一家育苗厂,面向的客户是全体农民。”

这大家都听懂了,这样的确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

“但羊衫提出的这个概念很新颖,她主张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细分。”

梨歌很认真,“说实话这个概念别说在企业界,即使在学术界都很新颖。”

同事们都听得入神。

又有些担忧:那这件事能成功吗?

一般这种别人都没做过的事肯定是困难重重。

“可是羊衫写的这份报告就很有想法。”

同事都齐齐向羊衫看去。

赞许、佩服、刮目相看,种种目光看得羊衫自己都脸红。

她忍不住有些飘飘然,可是之后便是自我怀疑:我真的写得那么好?

明明是网上随便搜的一些资料,配合一些自己的胡思乱想,怎么就这么好了?

可是……

梨总这么有见识的企业家,不至于说谎吧?

能让她称赞,说不定自己写的报告真有点东西?

“说不定现在请一位农大教授来都不如羊衫做得好。”梨歌的表情认真而诚恳,“所以我觉得羊衫可以尝试这件事。”

好像有点道理啊?同事们互相对视。

如果这个领域都是0的话,那说不定羊衫会比别人好呢。

“何况,对我们这么一家大企业来说失败了不算什么损失,但成功了肯定能一本万利,成为行业领军者。”

这一番话听得大家都热血沸腾。

是啊,现在企业盈利这么多,更应该不断追寻各种创新点寻找新的盈利空间,而不是固步自封。

梨歌点点头。

“所以,放手去做吧。”

羊衫一下就成为了事业部负责人。

梨总说因为目前公司人数还不够,所以无法细分,等以后她发展起来了以后可以招聘基层员工进入。

真正的事业部应该分十多个细分事业部,到时候她统一领导这十几个事业部。

羊衫听得惶恐不安。

原来梨总这么器重她?

公司元老苏笑、文文她们的部门比起这个事业部权利可就差远了。

要知道虽然公司氛围轻松,但羊衫按照社会人情惯例觉得这种位高权重的部门应该会给苏笑这些公司元老准备,没想到梨总留给了她。

她决定好好干,不辜负梨总的一番信任。

只不过这件事怎么干,让羊衫犯了难。

还得场外摇人给老爹打电话。

老爹皱眉听了半天才听明白:“你是想捡种、育苗、移植、水肥每个环节都分开一摊人干?”

羊衫连连点头:“对对对,是是是,我就是这么想的。”

“你这玩意儿要能做成也挺好。”老头乐了,“以后村里每户人家种到啥环节请各自事业部就行。”

很快梨歌就收到了羊衫的申请,

“捡种、育苗、移植、水肥、打虫、收割、归仓,各环节都设置事业部,一共7个事业部。”

梨歌很满意,瞧瞧,办公室得七个,光是门牌就得做七个,其余的东西更是一下7套。

钱这不就花出去了吗?

光是第一个问题,事业部选址让羊衫犯了难。

公司有三块种植基地,每块都不在一起,这在哪里设事业部?

她最后决定在相思农场建厂房,毕竟这里是三块基地里最大的一片。

梨总很大方,大手一挥又拨款建造费。

还安慰她:“别放在心上,现在咱一个月净利润就能有3000万,可劲造。”

羊衫又是惶恐又是激动,再次发誓自己绝不能辜负梨总信任。

事业部的厂房经过审批开始营建,大批的资金开始投入。

至于事业部的员工嘛,羊衫决定请农场里有相关经验的员工暂时充当。

这点倒没什么问题,毕竟花不完的高福利导致员工们普遍对公司的事务特别热心,一听公司需要随时过来帮忙。

就捡种环节就大有可为。

以前捡种都是靠土办法,羊衫决定从荷兰引进一套进口分苗设备,具体来说,叫基质块苗自动取分苗系统。

这些分苗系统必须要先搭建一个玻璃化厂房。

羊衫向总部提出了申请。

而且她还特意提出这个厂房要请荷兰的工匠亲自前来搭建。

羊衫自己家也曾在冬天做过一个玻璃房,也就千把块钱。

因此她对这笔钱到底花费多少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

公司的面积大些,顶自己家阳光房的十几倍二十倍,算下来也就十来万?

对一家大公司来说真不算什么。

因此羊衫没有将造价放在心上。

羊衫不知道的是,如果她知道这套玻璃房的价格,她肯定会后悔这个决定。

*

车厘子火冒三丈,气得冲到梨歌办公室把单子拍到她桌上:

“这个家我是不打算当了!”

“咋回事啊?”梨歌拿起单子,扫了一眼后笑眯眯,“我还当什么事呢,原来是给事业部拨款。”

“真没法弄,前段时间大费周章从国外进口了一套进口分苗设备我就不说什么了,这几天又买了一套树苗栽种装置。”

“手工种树不行吗?非得整一套机器?”

“这不是节约人力嘛。”

“有什么累的啊?植树节我三年级就能挖树坑了!”

“还有,最近建造一套玻璃阳光厂房就花了5000万!”

“我们CBD租的农产品店,寸土寸金的地方,也才花了300万!”

“还有我们大楼也没花这么多钱!她一个建造在农田旁边的厂房,凭什么花那么多钱?”

别说车厘子了,事业部细分的事让整个公司的员工都极为不满:

“听说前段时间花了好多钱。”

“梨总我们真的需要事业部细分吗?”

“别的也就算了。可是这个玻璃温室搭建就花了两千万。”

“是啊,搭建的工人还要特意从荷兰请过来,这可供不起啊。”

荷兰的人工成本出了名的贵,请那些工人从荷兰过来供应他们吃喝再加上昂贵的工资,这笔钱真不是个小数目。

“大家都冷静一下。”梨歌劝慰大家。

“这个玻璃厂房的事是我鼓励羊衫做得,并不是她善做主张。”

“而且每一样东西贵都有贵的道理。”

梨歌不慌不忙给大家解释:

厂房里面要搞育苗、捡苗这些工作,所以对于通风、光照都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因此需要这些需要特制的玻璃温室。”

“那工人呢?”苏笑大为不满,“工人可以请我们国内师傅吧我们可是基建狂魔,有什么做不到的?”

“这大家就有所不知了。”梨歌一副和事佬态度,这些温室的搭建需要从荷兰请师傅专门,是因为角度不同会导致采光率不同,而荷兰目前的安装温室手段是全球第一,我们现在虽然耗费了钱,但之后肯定会源源不断赚回来。”

梨歌一如既往地有条不紊,大家焦灼的情绪都平息了下来。

可是真的能收回来吗?

同样是搞科学技术,单玲玲的那套设备大家至少都能看明白基本原理,羊衫引进荷兰的这些个设备都透着悬乎。

“其实大家不用对羊衫不满。”梨歌大包大揽,“羊衫只负责项目进度,向我发起审批,预算多少她一点都不知道。”

啊?

诸人这回真惊讶了,

也就是说羊衫只要提供方案给梨歌后就不用管花费,一切都由梨歌处理。

“这样不超标才怪呢。”

羊衫又没有项目经验,也不会估算每种商品耗费多少。

再者她初出茅庐,自己第一次做项目,当然希望尽善尽美,任何有潜力的设备和厂房恨不得都营造起来。

这就需要后台提醒她啊!不然那不得往天价去?!

“这事当然不能告诉羊衫,”梨歌以拳抵笑,“她只要在前面做事业就行,这些花费没必要让她知道。”

那怎么行?

大家本能反对。

“要是她知道这件事还这么烧钱,那她还会做吗?”梨歌反问。

“当然不会,这不就浪费了嘛?”她自问自答。

“现在花个2000万把玻璃厂房搭建起来,总好过她半途而废白白浪费已经花出去的几百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