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7章 聘智慧团队(1 / 2)

第67章聘智慧团队

单玲玲是一家团队的负责人。

她苦恼叹了口气:

团队已经举步维艰,越来越发不上钱了。

“头啊,我们账上已经没钱了。”

他们团队的副手兼财务忍不住开口。

可是要放弃吗?

过去的一幕幕浮现眼前:

立志要做出属于华国人自己的智慧农场项目、

冒雨在地头实验攻克难题、

每一步小成就后的欣喜若狂。

让人不舍。

可是再坚持下去真的能成功吗?

他们团队此时就像在一条漆黑不见底的隧道里穿行,

前面偶然隐约有光亮,

可更多的时候如孤独寂寞的苦行僧在黑漆漆的隧道里踽踽独行。

“老板,家里给我电话了,让我下个月回家考公……”

旁边的小助理小声说。

他从农大毕业后就加入了这个创业团队,

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聚在了一起:开发属于华国人自己的智慧农业项目。

这在国外并不是新鲜事物,

采用物联网对田地里的土壤、作物长势24小时动态监测,

利用搜集来的数据控制浇水、施肥、灭虫等一系列动作,

实现无人生产。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殚精竭虑。

经费紧张,他们就不要工资;

租不到地,几个人就拿出积蓄来买;

买不起设备,就自己动手制造土装备。

可是这个看上去高大上的项目在华国很难开展:

因为华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你吹得再怎么天花乱坠,

企业家会算账啊:

一亩地只要在种植打药收货农忙时几个月雇佣工人,

一共一千块钱;

而安装物联网系统初期铺设成本虽然只要几百块钱一亩地,

但后续需要长期雇佣一个技术工盯着维护。

根据目前市场上心照不宣的规矩:

短暂雇佣工人并不会给他交社保,

而长期雇佣工人则要支付社保成本。

这样算下来还是雇人方便。

因此没什么老板感兴趣。

单玲玲开口营销:

“这种智慧农场是欧美大肆流行的模式,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立刻就被对方苦笑拒绝:

“人家欧美是什么国情?人家是人工贵,所以网络节约成本。”

我们不行啊。

就这样团队在推广阶段屡屡碰壁。

最后连投资人和几个股东的信心也都被挫败,

一一撤资。

想到这里单玲玲叹了口气,

她摇摇头,

刚要说“那我们商量一下,预备正式解散吧。”

就在这时她的微信忽然响起。

来了个电话。

对方备注“农大——桑坛”,

单玲玲回忆了一下,

才想起这是某次农博会上认识的大学生。

对方谈吐不凡,对这个项目很上心,

还问了不少很专业的问题,

给单玲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难道他要找工作?

单玲玲蹙着眉头接起了电话,预备委婉拒绝。

可她说了几句话后眉头立刻舒展,

满脸喜色,

向自己实验室的同袍们宣布了一个好消息:

“有个大农场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

*

岷江市寰宇大厦里。

单玲玲有些忐忑按下了电梯。

看这座写字楼的高档程度,

对方应该是有一定经济实力。

对方约她在大厦详谈,

她特意带了厚厚一叠资料,

为的就是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这次不能……

单玲玲摇摇头,把这个念头摇出脑海。

等出了电梯,她小小惊讶了一番:

这家公司粉紫色色调装修,穿过了茶水区和休闲区才走到了会议室。

一路遇到的几个员工也都衣着休闲,神色懒散。

轻松氛围有点像科技型企业,

着调吗?

等再见到董事长她再次惊讶:

这位董事长居然还是个学生。

不过对方很热情:“欢迎欢迎。”

落座后说话也很有章法:

“我们公司在东北有20万亩农场,因此对贵团队的智慧农场项目很感兴趣,不知可不可以讲讲这个项目呢?”

单玲玲眼前一亮,

她迫不及待拿出包里的资料,

开始讲解:

“物联网农场是现在流行的一种现代化农场经营模式,主要是在地里安装一些设备机器来对田地进行采集分析,提高生产效率。”

她翻出一张张照片递过去:

“您看,这分别是要装在田里的智能孢子捕捉分析仪、有800W像素相机的虫情监测机、果实生长传感器……”

照片看上去就是一台台平平无奇像路灯的机器。

梨歌随手翻出一张:“请问这个果实传感器怎么用啊?”

单玲玲热心介绍:

“这个钳子扣在番茄四周,您可别小看它,它是个位移传感器,精度非常高,能敏感捕捉到番茄的膨胀速度。”

“您的意思是说……”

小洁提出疑问,

“就是番茄从小到大的过程它都能监测,在后台主机上告诉您,番茄长大了?”

“是这样的没错。”

单玲玲很高兴她领悟了自己的意思,

“这机器要求高精度位移增量传感器,因此价格也不低。”

话音刚落,羊衫和眉眉心照不宣交换眼神。

懂了,

骗子公司。

单玲玲对此一无所知,还在热心介绍机器:

“这款是畜牧智能耳标、这款是牛羊定位追踪器,还有智慧养殖RFID测温定位电子耳标……这款是畜牧蓝牙耳机……”

“您说得耳机是给牛羊戴蓝牙耳机?”

小蕊终于忍不住插话。

“是的,这样方便寻找牛羊,还有给牛羊测温定位,减少牛羊丢失现象。”

小蕊和几个同事互相交换眼神:

骗子无疑了。

这还能忍?小蕊咳嗽一声开口:

“这个项目有用吗?番茄熟没熟我自己走到田里看一眼不行吗?非得用什么位移传感器。”

“还有蓝牙耳机,草原上的牧民赶牛羊那么多年丢羊的也有,但没到过不下去非得给每头牛都配耳机的地步吧?”

“您是对我们的工作有误会。”

单玲玲的神色仍旧平静,

“如果20万亩地,这边日照多,那边有南风吹得到,成熟程度不一,难道每块田您都去看看?”

“还有,每块田的土壤都不一样,我们的田间小气候自动观测站一键就能知道每块地的盐堿度和肥沃程度,并且5分钟就能定制专属各自的浇灌方案,难道您也有这个能力?”

三下五除二就问住了小蕊,让她哑口无言。

“我能理解有很多人觉得这套设备不必要,但我可以给贵公司一个试用期,选用一块实验田,等有效果了你们再决定购买也来得及。”

单玲玲不卑不亢。

她被拒绝过太多次已经有经验了。

就在这时梨歌张口了:“大豆播种季节在即,我们也没有太多时间实验了,我看就全部都铺设吧。”

这回就连单玲玲都擡起了头。

梨歌笑笑:“我虽然不懂智能农业,但全世界都在迈向信息化,所以我有百分之八十把握肯定这必然是未来的趋势。”

“企业变革赶早不敢晚,大家想想当年的诺基亚,故步自封,最后只能陨落。”

一番语重心长的讲话听得大家耳朵都有些发红:

一样的年龄,梨歌却总能高瞻远瞩。

单玲玲看有戏,忙说出优惠:

“听说20万亩,我们这边预算能做到四千万。”

“两千万?”

同事们都吸了口气,

“一亩地200块成本?”

“您别嫌弃贵。”

单玲玲解释,

“这还是我优惠过的价格,像里面的自动虫情测报灯和紫外线辐射传感器是我们团队的专利,所以能省下这块专利使用费,蒸发量传感器是我们自己用塑料瓶做的土装置,没采购国外的装备。”

可是花不完员工们还是面面相觑:

这也太贵了。

农场还一分钱收成没有呢,就先花出去4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