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头的仙官也皱着眉:“天庭寿事乃上古传下的规制,延寿丹、蟠桃乃仙寿根本,岂容你用凡间桃子亵渎?陛下,此人妖言惑众,当即刻逐出天宫,打入轮回!”
张广彦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往后退了半步,攥着拐杖的手微微发白。张兴东却抬手拦住了南极仙翁与仙官,目光落在桃树上的桃花与石桌上的布包:“两位仙卿稍安勿躁。昨日朕梦见爷爷任天宫老寿星,今日青云坡便有此异动,想必是上天之意。不如先让众仙来这儿坐坐,尝尝爷爷种的桃,若真不合心意,再议不迟。”
南极仙翁与仙官对视一眼,虽不情愿,却也不敢违逆天帝旨意。张兴东转头看向张广彦,眼中带着笑意:“爷爷,今日就按您的想法,让仙官们来桃园坐坐,尝尝您种的桃。”
张广彦立刻来了精神,拄着拐杖招呼仙童:“快,把石桌擦干净,再摘些熟桃来!俺去煮桃粥,让大伙尝尝鲜!”
不多时,青云坡上就热闹起来。仙官们围坐在石桌旁,手里拿着毛桃,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天,平日里紧绷的神色渐渐放松。张兴东端着碗桃粥,温热的粥水带着桃香,喝下去暖到心底,竟比往日的延寿丹更让人舒坦。太白金星咬着毛桃,眼中闪过惊喜:“这桃竟这般清甜,倒比精致的蟠桃多了几分烟火气,吃着踏实。”
南极仙翁皱着眉尝了口桃粥,脸色渐渐缓和;领头的仙官吃了个毛桃,也没再反驳。张广彦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他们:“咋样?俺没骗你们吧,过日子就得踏实,多笑笑,多尝尝甜的,比啥丹药都管用。”
就在这时,坡下传来王母娘娘的声音:“听闻青云坡有凡间桃园,哀家也来凑凑热闹。”众人转头看去,王母娘娘带着几位仙子走来,目光落在满坡的桃花上,眼中闪过好奇。
张广彦连忙上前,递过一个刚摘的毛桃:“娘娘,您尝尝俺种的桃,没沾过仙露,就是土生土长的甜。”王母娘娘接过桃,擦了擦绒毛咬了一口,眼中顿时露出笑意:“这桃竟这般爽口,比往日的蟠桃多了几分实在,倒合哀家的胃口。”
众人围坐在桃树下,吃着毛桃,喝着桃粥,原本拘谨的气氛渐渐变得热闹。南极仙翁也放下了成见,开始与张广彦讨论如何让仙官们“舒心度日”;王母娘娘甚至提议,以后天庭的“寿宴”,就设在青云坡的桃园里。
寿宴过半,张广彦忽然叹了口气,拉着张兴东的手说:“兴东啊,俺知道自己是凡人魂魄,不能总待在天宫。这‘天宫老寿星’,俺当几天过过瘾就成,等众仙都明白‘踏实活’的道理,俺就去轮回。下辈子俺还想种桃,看着桃花开,看着桃子熟,看着吃桃的人笑,就挺好。”
张兴东鼻子一酸,握着他的手:“爷爷,若您想留,朕可奏请上天,让您留在天宫……”
“不了不了。”张广彦摇摇头,笑容依旧慈祥,“俺还是喜欢凡间的日子,有桃园的土味,有街坊的笑声。天宫虽好,可没了后山的老桃树,总觉得少点啥。”
几日后,天庭的寿宴真的设在了青云坡。众仙围坐在桃树下,吃着毛桃,喝着桃粥,聊着家常,连最严肃的太上老君都笑着说:“这寿宴比往日的琼林宴舒坦,吃着踏实,心里也甜。”南极仙翁更是主动找到张广彦,要学种桃的法子,说“以后要让众仙都尝尝‘踏实的甜’”。
又过了几日,张广彦站在桃园门口,望着天边的晚霞,对张兴东说:“兴东,俺该走了。以后你要记得,别总忙着公务,多出来走走,多尝尝甜的。还有,让众仙少靠点丹药,多笑笑,日子舒心了,自然就长寿。”
张兴东点点头,从袖中取出个桃木小盒,里面装着几颗桃核:“爷爷,这个您带着,下辈子种在凡间,还能长出甜桃。”
张广彦接过木盒,笑出了满脸皱纹:“哎,俺孙儿有心了。”说罢,他的身影渐渐变淡,化作一缕带着桃香的霞光,消失在天际。
张兴东站在桃园门口,望着众仙在桃树下嬉笑的身影,心中忽然明白:所谓天庭寿事,从来不是冰冷的丹药与规制,而是让众仙活得舒心、过得踏实的心意。就像爷爷种的桃,毛乎乎的果皮里裹着的,不只是清甜的果肉,还有凡间的烟火气,还有那份最朴素的“日子甜了,自然长寿”的道理。
此后百年,青云坡的桃园再也没有消失。南极仙翁学会了种桃,每月初一十五都会煮桃粥请众仙喝,桃园里的石桌上永远摆着新鲜的毛桃——那是属于天宫老寿星张广彦的位置。
每当有新仙入职,张兴东都会指着桃园里的老桃树,讲起爷爷的故事,讲起那口带着土味的甜桃。而他腰间的锦袋里,永远装着那枚带牙印的桃核——据说每当月圆之夜,轻轻摩挲桃核,就能闻到凡间桃园的香气,听到张广彦慈祥的声音:“兴东啊,桃熟了,快回来吃啊!”
凌霄宝殿的晨钟再次响起,新的一天开始了。张兴东整理好龙袍,大步走向殿中。他知道,还有很多关于“心意”的事要做,还有很多温暖要传递给三界。而爷爷留下的桃园与甜意,会像天边的朝阳,永远照亮天宫的每一场寿宴,照亮他守护三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