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游说(一)
岑雪敛神,意外而犹疑地看着危怀风,一时竟不知是问他此言是真是假,还是去想他话锋背后是否藏着诡计。
沉吟少顷后,岑雪先问:“何事?”
危怀风倒是一副坦然真诚的模样:“帮我请一个人出山。”
大争之世,群雄逐鹿,人才与兵马都是各方势力渴求的资源。危怀风拥护王玠以后,西川剑南节度使严峪便在他的三寸不烂舌下倒戈,益州、平津一带的贵绅豪族亦前后归顺,表示愿意效忠王玠,为昔日惨死于西羌一役的襄王、危廷报仇正名。正是因为有这些力量的加盟与支持,危怀风才能以在半年内发展成可以与庆王交锋的一大地方势力,他在这时候要请出山的人,可想而知不会是一般人。
“请谁?”岑雪心里戒备着。
“王玠。”
岑雪犹被雷惊:“谁?!”
“王玠。”危怀风重复,怕她仍是不信,补充,“昔日襄王胞弟,被废的九皇子,王玠。”
“你不是早就已经……”岑雪质疑,不及问完,突然反应过来,“你根本没有说服九殿下出山,便打着他的旗号造反了?!”
危怀风默认。
岑雪内心五雷轰顶,难以相信危怀风竟敢做出这样狂妄大胆的事,先前她分析他发展壮大,全是基于危家人要辅佐王玠上位的前提。要知道,大邺毕竟是王氏的江山,纵然各方叛军对盛京城里的那一位再不满,也不敢说要取而代之,怎么着都要推一个皇嗣来当门面,以名正言顺,令人臣服——这也是在多方势力里,庆王会成为声望最高、胜算最大的那一位的一大原因。
“你既然无法说服九殿下,又如何能打着他的名号四处征伐,收拢人心!你……你怎么敢!”
岑雪越想越心惊肉跳。先皇膝下成人的皇嗣就那么几位,岐王、宣王早在梁王弑君以前殒命,在世人眼里,能够与梁王一较高下的也就是庆王一人,是危怀风对外公开当年西羌一役的真相后,世人才想起还有一位颇具襄王风采的九殿下,严峪这些地方势力的倒戈,必然也是奔着王玠的身份,以及为襄王、危廷报仇的目的去的,倘若叫他们知晓这一切全是危怀风的瞒天过海之计,从头到尾,就根本没有什么名正言顺、替天行道,岂不是要气得发飙?
“有何不敢?旁人又不知晓。”危怀风浑然没有半点后怕,手肘撑在扶手上,“再说,我迟早要与他共谋,早些定个名分,有何不可?”
岑雪看着他这副不以为然的狂样儿,胸脯起伏着,一时间,竟不知该从哪里批驳起。危怀风看出她气急,想来一则是震惊,二则也是为他忧虑,原先刻意板着的脸松了松,放缓语气:“你先前不是一直想见他?与我同去一趟灵云山,自然就见到了。”
“他在灵云山?”岑雪仍然蹙着眉。
“对。”
“你是因为他在那儿,才要来攻明州城的?”
危怀风点头。
从夜郎国回来以后,他便开始派人在各处打探王玠的下落,发现人在明州城,立刻便来请了。可惜一连三次,他铩羽而归。
岑雪看着危怀风,从他眼神里看出不加掩饰的为难,隐约还有一点失落,思绪跟着起伏起来,猜测道:“你已去找过他了,他不愿意出山?”
“嗯。”危怀风闷声应。
“那他在做什么?”
“人在山上的破庙里住着,风雪交加时,便在庙里打抖;天气不错时,便下山寻些活计做。”
岑雪皱眉:“他为何不愿意与你下山,为襄王与你父亲报仇?”
“不知道。”危怀风坦言,一脸藏不住的郁闷。
岑雪知道他这态度不是骗人,不然,以他的能力与处境,早便把王玠请至府里来了,不必来找她帮忙。
“你的意思是,要我帮你劝说九殿下出山?”
“嗯,”危怀风承诺,“你若能做到,我可以放你回去。”
这条件委实诱人,岑雪垂目思忖,沉吟少顷后,答应:“好,但我还有一个条件。”
“什么?”
“九殿下下山后,你撤出明州城。”
“?”
这一句来得人猝不及防,危怀风瞪大眼,有点难相信她竟敢以人质的身份提出这样的条件。
岑雪补充:“你既然是为九殿下来夺的明州城,待他下山后,明州城于你便无意义。此处往北是郢州,往南是庆王的势力,梁王、庆王随时可以发兵围攻,你逗留于此,早晚有一天要腹背受敌,不是吗?”
危怀风腹诽果然是岑元柏的女儿,与人谈起交易来,毫厘不让,他啼笑皆非,许多话在喉咙里滚了几遭,最后点头。
“可以。”
岑雪又道:“空口无凭。”
危怀风气笑,走去外间,在书案上写完契书,画押后,拈着张纸走进来。
岑雪接过,认真看完,折起来收好。
危怀风倏地俯身:“若人是被我绑下山的,那可不能算是你的功劳。”
“你又没写。”
危怀风盯那契书一眼,在被收入胸怀前一刻伸手去抢,岑雪忙护住,手抵在胸前,堪堪把他的手拦住。
擡头时,看见的是他半威胁、半得逞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