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想的比两人还要多。
新君继位。
一朝天子一朝臣。
他们这些老臣,需要适当表现,不然以后会如何还真不好说。
太子可以仁厚。
帝王不能。
更不能指望,新君会像当太子那样‘好说话’。
帝王,从来都是难以莫测的。
“跟随书函一起送来的,还有两坛酒和两匹布料。”
通知和通判先看布料。
“这不是梁氏布行的丝绸么,这手感,比以前强多了。”通判神色讶异,“看来这沈淮,真有两把刷子。”
同知提醒,“你别忘了,他是谁的弟子。”
“他是谁的弟子,我不关心,我只关心,咱们沂水郡何时能买到这些布料。”说罢,他直接把酒坛开了。
酒香瞬间四溢。
“丹霞露,好名字。”通判倒了一碗,品尝起来,“好酒。”
沂水郡知府:“……”
通判什么都好,就是碰酒了就容易误事。
“上值期间,不得饮酒。”
酒坛子很快就被撤走了。
“来人,将此书函送至青阳郡差役手中,不得有误。”
沈淮收到信函的时候,已是两天后。
利益驱使。
所以沈淮一点也不意外。
“大人英明。”临川县令一脸喜色,“有了沂水郡的支持,此路必能顺利完工。”
“准备迎接吧。”
三天后。
泽水县令应邀来到覃洼村。
看到沼泽上铺着木板的吊桥,很是惊讶。
“这……”
临川县令友好解释,“陈大人,这吊桥是我们知府大人连夜命工匠搭建的,知晓你们来一趟不容易,这才想出此法。
盼你们往返方便,同时也能聊表我郡感谢之意。”
“贵府沈大人有心了。”陈知县感动作揖,“这份情谊,陈某记下了,待回泽水,定当回禀我家知府大人。”
两人在桥头寒暄了许久。
临川县令做了一个请的动作,“陈大人请。”
“请!”
两人同时踏上吊桥。
临川县令提前适应过,知晓怎么走,见陈县令走得摇摇晃晃的,连忙把人扶住。
“别慌,跟随桥的律动走,便不会觉得晃了。”
陈县令适应了一会,也可以了。
两人顺利穿过沼泽。
“知府大人,沂水郡泽水县的陈知县来了。”临川县令带陈县令来见沈淮。
沈淮看着陈县令。
看起来三十多岁的样子,留着八字胡,看来很精明。
“陈县令,这位便是我们青阳郡的沈知府。”
陈县令见沈淮比预想中的还年轻,压下心中惊讶,上前行礼,“泽水县县令陈敬,见过沈知府。”
“陈大人不必多礼,请!”
两人寒暄一番,开始商量协助问题。
“沈大人,我郡已从各县抽调百名青壮前来支援修路,三日后齐聚覃洼村,届时还望贵府提前安排,做好接应事宜,也好让这些青壮们早日投入劳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