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15章 秋收季节(2 / 2)

沈淮相信,技术普及之后,价格会降下来。

九月中旬,秋收基本结束。

八个历事学生也重返县学。

“可有历事文书?”王司教问他们。

“有的。”卫远率先拿出文书,“吏房的人说,这份历事文书最值钱的地方,是知府签的字和盖下的印章,若无这两样,便是废纸一张。”

“这话说的没毛病。”王司教说,“知府大人状元出身,他的名头比青阳郡的印章还要有份量,这文书,你们可要好好收着。

即便将来你们无缘举人、进士,凭这份历事文书去谋差事,别人也会高看你们两眼。”

几个学子万万没想到,沈淮的含金量这么高。

当下很是激动。

“知府大人很重视我们读书人,尔等要好好努力,方不负知府大人的一番苦心。”

“谨遵司教教导!”

回到宿舍,卫远盯着历事文书上的签字和印章,不由得想起当初在镇上学堂时,沈大人向他们提问的情景。

按照常理,他本该在宜林县学就读的,却因为知府大人的一句话,机缘巧合下,得以入府学深造。

自从他入了府学,家人在村中倍有面子,腰杆都硬挺了起来。

他成了家中的希望,村里的骄傲。

“卫远,你去府衙历事,能跟知府大人搭上话么?”舍友见他回来,好奇的问道。

卫远摇摇头。

“也是哦,知府大人日理万机,哪有闲工夫注意你一介小小的书生。”

卫远:“……”

舍友的语气好像酸溜溜的?

不确定,再看看。

这个时候,粟米也成熟了。

示范田里的粟米,成了一众村民的期待。

他们很想知道,收成如何。

收割前,沈淮派人去挑选那些颗粒饱满,并且植株强壮的粟米,留作种子。

如今的粟米,产量太低了。

很多亩产不过百。

他想试着改良一下。

示范田代表官方,又是第一次收获。

收割的日子,是礼房算过的。

并在白桦村举行简单的收割仪式。

“知府大人,请!”

仪式结束,钱同知将一把镰刀递给沈淮,让他割第一刀。

沈淮接过镰刀,笑道,“刀口锋利否?”

“知府大人放心,此刀是村长献上来的,足足磨了两个时辰,绝对错不了。”

“许久未下田了。”

沈淮掂了掂手中的刀,在众人的视线中,走进田里,弯身,割下第一把粟杆。

“礼成!”

大家一片欢呼。

请来的村民,纷纷进入田间,开始割粟杆。

钱同知、吴通判、谢不二、李文书、六房掌事等人,也拿上镰刀下地割粟杆。

人多力量大。

不到两个时辰,圈好的一亩地很快收割完毕。

“大人,喝口水,缓一缓。”

沈淮接过谢不二递来的水囊,一边擦着汗水看向四周。

半山的粟米梯田,看起来还是蛮壮观的。

“胡掌事,安排几个人,秤一下,看这一亩地的产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