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36章 西虞求和(2 / 2)

临王、城王、谦郡王、罗云梡、苏暮扬和其他十来位深受晏时叙信任的朝中重臣肃立两旁。

空气中弥漫着战报特有的硝烟与墨香。

晏时叙一踏入,罗云梡立刻上前一步,双手呈上一封沾染着风尘的军报:

“陛下,西潼关急报!武王爷与家父联名呈递。”

晏时叙迅速展开,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上面那力透纸背、带着边关凛冽气息的字迹。

随着视线的移动,他原本就紧绷的面部线条如同被冰霜覆盖,越发冷峻森寒。

五年前,大晏连续攻下北狄、南诏。

西虞趁大晏疲累之际,悍然挑衅边境。

武王与罗云梡之父罗渊大将军率五十万大晏铁骑迎敌。

并上奏询问:是化被动为主动,直捣黄龙?还是固守待变?

西虞国力强盛,兵精粮足,足以与大晏抗衡。

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和之声争执不休。

晏时叙最终将此决定权交给了西虞。

西虞若敢战,大晏奉陪到底;

西虞若退,大晏便休养生息。

两军对峙一年有余,最终西虞按捺不住,点燃战火。

虽西虞有猛将坐镇,但大晏有攻无不克的武王挂帅。

几年鏖战,西虞节节败退,大半江山已落入大晏版图。

然而,就在大晏军势如破竹,即将彻底覆灭西虞之际。

西虞军中突然出现了一位用兵如神的“鬼面军师”。

此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无人知晓。

只知其深谙兵法,智计百出,谋略竟似凌驾于大晏所有名将之上。

在他指挥下,西虞残军凭借地利与层出不穷的奇诡战术,硬生生顶住了大晏的凶猛攻势,将剩余半壁江山守得如同铁桶一般。

半年多来,大晏军寸步难进,伤亡日增。

因补给线漫长,加之西虞境内山川险恶,气候太过炎热,战事陷入僵局。

此等大才,非我族类。

不能为大晏所用,唯有除之而后快!

晏时叙曾连派数十批精锐暗卫潜入西虞,却连那军师一片衣角都未摸到。

他像一个飘渺的幽灵,却又如实质般横亘在大晏前进的道路上。

如今,僵持不下的西虞,竟主动递上了言辞卑切的求和国书——这无疑是那位“鬼面军师”的又一记奇招。

军报上,武王笔迹力透纸背,字里行间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憋屈与警惕:

——

西虞国主遣秘使深夜叩关,泣血呈递国书,言辞极尽卑恭,乞求休兵议和。

其国书言明三款:

其一,割城:愿即刻割让大晏久攻不下的三座战略咽喉重镇——临渊、落霞、望月。城池舆图、户籍册籍,不日交割。

其二,献宝:愿倾西虞国库珍藏之金珠玉器、名贵药材、奇珍异兽,价值逾五百万金,以充大晏军资,赎其昔日冒犯之罪。

其三,和亲:愿献上西虞国主嫡长女,封号“玉瑶”之公主,入大晏和亲,永结秦晋之好。和亲使团已自西虞王都星夜启程,不日将抵西潼关。

西虞自此愿俯首称臣,永为藩属,岁岁纳贡。

只求大晏止息兵戈,允其保留宗庙社稷,延续国祚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