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珍珠养殖厂的问题,宋应知两兄弟又在海上玩了几天,等今年的珍珠采集完了,帮着宋大花统计好南珠数量,三人这才乘着马车回廉州府城。
回去的路上,想到兄弟俩很快就要走了,宋大花心中一阵不舍。
“二哥,石头,你们什么时候离开?”
此话一出,原本还有说有笑的两兄弟渐渐收起了笑容。
“等回到府城,和礼安好好叙叙,待上一两天就走了。”
宋应知开口道。
“咱们来廉州也有半个月了,是该去大理了。”
宋应明知道宋大花心中不舍,可他们还有要事在身,他自己也着急去落实胭脂一事。
宋大花心里一阵失落,可她也明白他们有自己的事要做。
“那……那你们到了大理,可要给我写信?”
她强忍着心中不舍,强颜欢笑说道。
“放心吧,姐姐,等橡胶树培育成活,再等十年左右就能开始割胶,到时候啊,我给你做乳胶枕、乳胶床垫,那可比棉花床垫舒服多了。”
这话说出来显然是哄人的,她们都这把年纪了,还能不能活到十年后都还是未知数,可宋大花依然给面子的开心回道:
“好啊,虽说这橡胶是珍贵物,朝廷不允许卖给民间,但你送姐姐的也不算买卖,到时候姐姐拿珍珠和你换。”
宋应知笑道:“姐姐这说的什么话,咱们之间哪能用这个算。”
说话间,马车已进了廉州府城。
三人很快就到了沈府,一下车,就见沈礼安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已在门口等候,见到他们回来,脸上满是欢喜。
“咦?礼安,你怎么还在家?”
宋大花掀开马车帘子,一脸诧异地看着一身官服的儿子,平日里这小子可是从不着家,一心都扑在府衙上,和她这个弟弟一模一样。
要不说是弟弟带出来的官呢?
“娘,你们刚进城,守门的衙差就来府衙告诉我了,这不,我这也才到家呢。”
沈礼安笑着走近马车,将三人逐一扶下马车。
“还想着你们去了几日就回来,我让人带了不少好酒在府中备着。”
没曾想,这三人一去就是半个月,着实让他好等。
“酒?在哪?快带我去尝尝?”
一提到酒,宋应明瞬间就来了精神,自从宋族搬到巴里后,每逢冬日大家走商时就习惯性地靠着一壶烈酒暖身。
一来二去的,不仅千杯不倒,还爱上了这滋味。
“二舅,你快随我来,这可是我们廉州出了名的烈酒,知道你爱这个,我特意去给你买的……”
说罢,沈礼安便将其余两人抛之脑后,扶着宋应明先行进府。
“娘,三舅,咱们也进去吧。”
肖氏抱着孩子,不好去扶宋大花,就只能微微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