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一番商议过后,朝开始着手准备聘礼。
古代的聘礼一向为双数,宋应知与宋应明等人商量后,最终把聘礼定为六十六抬。
按照规矩,这聘礼应从宋文弃小时候就没开始着手准备,只是宋府这些年一直没个主母当家。
现在这些东西都得现去采买,一个人没法忙得过来。
于是乎,宋应知去牙行准备田契房契一事,宋应明去诚西采买聘礼需要用到的坚果、大雁、鱼、糖、茶叶等等物品。
宋大花则是带着人去城北首饰铺,将自己从廉州带来的珍珠做成各种各样的首饰,同时也为还未过门的媳妇定下好几套饰面。
钱氏则是去了城东的布庄,给未过门的儿媳妇添置各种衣物以及生活用品。
聘礼种类看似简单,实则其中规矩和寓意细之又细。
四人每天早出晚归,买了这样忘记那样,接连好几天都是这种情况。
眼看着下聘的时间就要到了,宋应知等人忙得烂头焦额、晕头转向。
终于在最后一天晚上,四人把聘礼凑到了六十六抬。
“哎哟,这可是累死我了……文盛成亲时,聘礼也就三十二抬,那会儿我一个人就忙得过来,看来我是老咯……”
接连忙了好几天,钱氏累得一只手捶肩膀,一直捶腰。
“嫂子,文盛的聘礼虽然不如文弃的,可你也是从他小时候就开始积攒,这自然不觉得累,文弃的聘礼几天就凑齐了,不累才怪。”
宋大花笑着解释,她自己也是累得腰酸背痛,只是这是弟弟唯一的孩子成亲,累点也无妨。
“明儿就是下聘的日子了,咱们再去清点清点,免得又漏了什么……”
姑嫂俩歇了一会儿,互相搀扶着去往库房清点聘礼。
隔天一早,天还没未亮,四人早早起来准备了。
下聘一事极为重要,这次不仅是宋应知完全跟着去,就连养伤的宋文弃也得跟着去。
“管家,少爷起来了没?”
宋应知收拾妥当后,抬眼看了看天色,见霞光还没出来,便抬脚往宋文弃的院子方向走去。
“三爷,少爷已经起来了,这会还在洗漱,咱们到了院子,想必少爷已经收拾妥当。”
宋应知边走边“嗯”第应着,“左家那边,可有派人来传过话?”
“回三爷,这几日,都不曾见左家有人来过……”
刘管家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回答,话音刚落,前面的人突然停了下来,刘管家一个没止住,直接撞到宋应知身上。
“没人来?哼……”
宋应知嗤笑一声,眼中的温度赫然骤降。
“看来这左大人不满意我国公府啊……也罢,不用管左家了,咱们准备好了就直接出门。”
按理,下聘的时间该有左家派人来通知一声,如此他们上门也显得不突兀。
可如今他们家这副做派,明显就是不打算留他们久坐。
这样也好,省得自己到时候还得逢场作戏。
两人一前一后走到宋文弃得院子,见人果然收拾好了。
将人上上下下打量一遍,宋应知十分满意。
“不错不错,有三伯当年的风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