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李大人了,这事我再想想办法。”
宋应知勉强一笑,酒过三巡后,李尚书便借口离去。
宋应知看着一桌子没怎么动的菜,十分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
难道真的要去皇帝面前要人不成?
礼安这孩子是个好苗子,再留在翰林院三年只怕是要浪费了。
想到远在廉州的宋大花,宋应知无奈叹气。
罢了……
隔天一早下朝,宋应知径直去了御书房求见皇上。
他来时,正好翰林院大学士张大人也在,两人相看两厌,宋应知暗道晦气。
张大人把史书讲解完,瞪了宋应知一眼随后甩袖离开。
“宋爱卿,你来得正好,朕刚好有事要问你。”
刚才听了张大人讲解的一段郑和下西洋的一段记载,景由炽此时的内心澎湃激昂,幻想着被其他诸国朝拜的盛况。
“宋爱卿,你说,朕要不也效仿前朝,用珠宝赏赐小国,如此也能彰显我北夏的强盛?”
宋应知一听这话,右眼皮止不住疯狂跳动,这皇帝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没钱赈灾有钱赏赐外人。
“皇上,咱们此次远航,目的是为了橡胶树,路途遥远,没有多少时间和他国建交的。”
生怕皇帝给外人送钱,宋应知赶紧阻拦道:“再则,这彰显国力强盛是通过火器和军队来展示的,理性是他们上贡北夏才是。”
听宋应知这么一说,景由炽转头一想,国库现在也不充盈,便放弃了赏赐小国的念头。
“爱卿说得有理,那就让沿海诸国向我朝上贡吧。”
“……”
成吧,只要不往外送东西,这点小小的要求算不了什么。
宋应知领命后,主动开口表明来意。“皇上,微臣来找您,是想给您借一个文采了得的命官,您也知道,下官文采一向不行……若是出去后丢了咱们北夏了脸……”
景由炽一听,手中的毛笔一顿,宋应知这人奇思异想一向就多,每次都能给人带来预想不到利益,让人容易忽视他自身的不足。
“爱卿可有心意人选?直接去吏部让李大人调任过来就是。”
闻言,宋应知面露难色,躬身回道:“回皇上,这朝廷上下,文采最好的文官可都在您的翰林院内,微臣只能腆着个老脸来找您要人了。”
上位者心思一向敏锐,宋应知话音刚落,景由炽瞬间明白对方的用意。
这并不是什么大事,眼下他正是需要宋应知的时候,这点要求还是能满足的。
景由炽顺着他的话说道:“朕听闻,沈编修是你外甥?”
宋应知赶紧回:“回皇上,正是!”
“那就让他陪你下海吧,舅甥俩也能多聊几句。”
宋应知与翰林院的人一向不和,这景由炽心里自然是知道的。
见皇上松口,宋应知心中一喜,连忙出声说:
“多谢皇上成全!”
从御书房离开没几天,还在翰林院奋力撰写史书的沈礼安突然接到调任的圣旨。
得知被调到礼部后,沈礼安眼中尽是泪意。
宋应知身为礼部尚书,动用了自身权利把他调去礼部,这得遭多少人背后诋毁?
可若是不这样做,他又得在翰林院耗上三年。
两者相比较,沈礼安咬牙,在同僚羡慕嫉妒恨的眼神中收起诏书,与上司告别,去礼部报到。
等到了礼部,见到舅舅时,沈礼安瞬间羞愧地跪下认错。
“舅舅……礼安没用。”没为自己谋得一门好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