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人,一个是先皇的小舅子,一个是先皇的师弟,关系非比寻常。
于情于理,景由炽都要给他们面子。
然而,仍有部分大臣面露难色,其中一位礼部官员说道:
“皇上,虽说此举有诸多好处,但在官学推行,关乎众多学子,还需谨慎行事。若引起学子及百姓误解,恐生事端。”
景由炽微微点头,“此言有理。”
即便在今日朝堂得到大家认可,但却不一定能得到北夏千万学子的认同,一道新的礼仪推行,前方困难重重。
“推行夷人礼仪,既要达到目的,又不能引起学生们的抗逆之心,宋爱卿,你可有应对之策?”
“回皇上。”宋应知再次躬身,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对策说了出来。
“此次推行夷人礼仪,只是初始实验,成就显着再全面实施,因此,推行之初,夷人礼仪可作为一门选择学科,是否要学习夷人礼仪,全凭学子们自由选择。”
这就跟后世大学里的选修课一样,官学里设有六艺,夷人礼仪可单独设置成为一门学科,是否决定要学,全看学生自己的意愿。
如此一来,便不会引起太大波动。
文武百官听了宋应知的对策,纷纷点头,这样也是一个好办法。
大不了,大家都不学就是了!
“宋爱卿此计甚妙,不过,这教材编写和授课先生的挑选,也至关重要。”
宋应知连忙回道:“皇上放心,关于教材编写,臣打算召集礼部和鸿胪寺中熟悉夷人礼仪的官员,再聘请夷人教士前来共同编撰。”
景由炽微微颔首,示意道:
“嗯……此事重大,宋爱卿,你先将详细的计划呈上来,朕审阅后再做定夺。”
“是!皇上!”
宋应知躬身领命,借此机会,他又说道:
“皇上,微臣还有一事。”
此言一出,太和殿内,文武百官纷纷皱眉,这宋大人又想整什么幺蛾子?
他入京也有一年了,无动静则已,一有动静就得让整个朝廷晃三晃。
“何事?宋爱卿请讲。”新帝精力充沛,对宋应知的态度还算随和。
“回皇上,微臣建议,科举的考试内容可增添一道阿拉伯数字算学题。”
“……”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又是两眼一黑,这宋大人,竟然想对科举改革?
这怕不是疯了吧?!
“宋大人,你可知,你这话得让北夏多少十年寒窗的学子从头再来?!”
要知道,科举的考卷,一道题能决定数万人的未来。
让一个考了二十年乡试的秀才去学西洋传过来的算学,明显是在为难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