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宋应知放下筷子,意味不明的看了宋应知一眼。
“这个谣言要是在京城传来,对你们木府不也是有好处的吗?”
当年,他当着文武百官在太和殿拒绝赐婚圣旨,让木侯爷的嫡孙女沦为京城笑话。
如今自己不行的谣言传入京城,大家反而庆幸木婉清当年没嫁给他,不然一辈子都给毁了。
“嗐!这事都过去这么久了,谁还在意。”
木秋随手吃了口菜,满不在乎道。
“当年我爹的确对这事心怀怨恨,不过后来我大哥把事情告诉他了,加上我大侄女婚后也过得好,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得知木老侯爷是带着真相离世,宋应知总算解开心中一个心结。
“当年我曾求过木老侯爷为钱家一事说两句好话,拒绝圣旨后,还真怕他老人家想不开。”
若是木老侯爷是被他气死的,宋应知这次还真不敢面对木秋。
“这事,我大哥还得谢你呢!这次请你吃饭,就是为了这事而来。”
京中权贵,哪家后宅不是三妻四妾通房无数的?
可木碗清嫁给大理寺卿多年,不仅后宅干净,连一个同房都没有。
如今,放眼整个京城,哪个妇人谁提起木婉清不是一脸羡慕的?
“这事啊,虽说是曾九千对不住你,不过我们木府也得好好感谢你一番,这顿饭,就当我替我大哥请的。”
说罢,对方又给宋应知沏了杯茶。
“明日还得上值,今儿就不饮酒了,应知兄,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宋应知连忙端起茶,与木秋碰杯,两人一饮而尽,一番畅谈之后,相继离场。
回到宅院,想起文家那小子辱骂宋文弃的话,宋应知便带着宋文弃进入书房,趁着自己现在公务不忙。
多抽空教教孩子识字。
宋文弃这小子也争气,为了不被私塾里的小伙伴看扁,咬着牙跟宋应知学了一下午。
之后的日子里,宋应知早上在礼部处理公务,下午一有空便回宅院教孩子读书认字。
每到给太子讲课时,他便把宋文弃带上一起。
虽然他自己是个举人出身,学问赶不上其他人,但宋应知只负责英文这门课。
除了太子一人,宗室的孩子以及皇子、陪读都在,这么多孩子的情况下,宋应知教课路上重重险阻。
这些可都是金疙瘩,打不得骂不得,外语这门课对他们而言着实有难度。
很长这段时间,孩子们的进度都只停留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上。
为了能快速让孩子们适应外语这门课,宋应知连夜效仿后世的英文课本撰写英文书籍,交由相关部门复刻数本。
有了书,孩子们总算对这门课有了实际性的了解。
年底大考时,这群毛孩子总算给宋应知交上了及格卷。
要说这些权贵的孩子自尊心也强,门门课都是拔尖儿,就数这门夷人语言次次不合格。
到最后,不仅是宋应知努力写书,孩子们私底下也暗自跟这门课较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