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张氏先是一愣,脸色稍有缓和,但话中依旧带着几分不满。
“过继得孩子能和自己的孩子比吗?你忘记当年许家的老爷是怎么死的?”
提起许家,张氏瞬间想起大儿子留下的那个孩子……
算起来,对方已有二十多岁了,若是年岁再小一些,都能过继到石头名下来。
“娘,我与许家不一样,许家有家业,我什么都没有,跟着我什么也图不到。”
宋应知没说假话,才成亲那几年,念着王氏不识字不会管家,他一亩地一间铺子都没买。
现在的他,穷的就只剩下钱。
“娘,我现在这个年纪,再娶妻生子,一来精力有限,二来,老来得子,万一我不小心死了,留他们孤儿寡母怎么办?”
宋应明在一旁也跟着劝道:“是啊娘,石头年纪也不小了,你看看你给他看得人家,不是十五就是十六,这不是耽误人家姑娘嘛!”
面对两人的劝阻,张氏开始犹豫,就在三人僵持时,闻声赶来的钱氏得知宋应知有意过继时,连忙笑着说道:
“这不是巧了吗?咱族里刚好有一个合适的。”
宋应命与张氏一听,异口同声追问:“谁家呀?”
“一个旁支,说来那夫妻俩也命苦……”
钱氏微微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
即便如今的宋族不缺钱,但依然有极个别父母比较偏心,这户族人属于宋族旁支。
父母向来偏心大儿子,赚来的钱一分没给过小儿子,连给她娶媳妇都是花钱去煤窑买回来的。
这买回来的姑娘正好是贬来巴里的钱家姑娘,钱氏心中怜悯,平日里时不时过去接济。
本以为有自己的帮衬,对方会过得好一些,没成想好日子没过几天,那丫头就难产没了。
等孩子父亲行商赶回来,发现妻子没了,也没管孩子,没多久就自己花钱找媒婆正儿八经的娶了个狠媳妇回来。
新媳妇上怼公婆,下虐继子,整个家被搞得乌烟瘴气的,偏偏这人还对自己的媳妇很满意。
不管别人怎么劝他就是不休。
没法子,这孩子只能被族人接来养着,在这家住几天,那家住几天,吃着百家饭长大。
三人听了钱氏的讲述,眉头皆是一皱,没想到以宋族如今的条件,还能有人当人孩子不管。
“孩子多大了?”宋应知蹙着眉问道。
“七岁上下。”
宋应明回道,这孩子的事他也听族人说过,只是这里面宋大河身体一直不好,他自己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管别人家的事。
“之前本来有族人想要收养这孩子,无奈他继母是个泼辣不好惹的,三天两头就上门来找麻烦。”
钱氏在一旁愁着解释。
“我觉得这孩子挺合适的,这个岁数正是蒙学教导的最佳年龄,过继到石头名下后,那狠媳妇再泼辣也不敢上咱们家来闹事。”
宋应明越想越满意,忍不住拍手叫好。
然而张氏仍然觉得还是给宋应知娶媳妇比较可靠,不管大伙儿怎么说,她就是不点头。
“你们回去吧,这事娘再想想。”
过继可是大事,即便是现在她同意了,也得等到出孝才能找族人提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