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51章 现场采访(2 / 2)

记者们给到问题最多的还是许天,

“第一次演电影就得到这么多前辈的认可,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有没有点小骄傲或者开心什么的?”

“开心……有一点,更多的还是惶恐吧,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

就像之前说过的,我也只是做了一个演员应该做的。

包括吃透角色啊,研究剧本,带伤拍戏呀什么的。

一部电影,演员在其中起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作用,更多的工作还是大量的幕后人员在做。

所以,相比于他们,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好,不给别人带来负担。”

“所以,你是把表演当成一种工作?”

“它是工作,也是我喜欢的事情。

有时候觉得挺幸运的,自己喜欢的事恰好成了工作。

偶尔也会感到焦虑,害怕这份热爱某一天可能被磨灭。

所以,就尽可能的让自己对这个行业保持一份敬畏吧!”

“就是在理想思维和感性思维的相互拉扯中保持平衡,对吗?”记者追问。

“是的。体现在表演中,就是分寸感。”

“那你认为自己的分寸感拿捏的很好吗?你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在剧中饰演的角色呢?”

“分寸感其实很难拿捏,需要不断的去揣摩,去纠正,去平衡。在拍摄的时候,导演还有现场的前辈都有给我很多指导,让我学到不少东西。”

说着他肯定的点点头,又想了想,才继续认真道,“至于彭浩这个角色,我觉得他是个极具悲剧性与精神张力的人。

他承载着一部分底层群体的生存困境、人性的光辉以及时代的隐喻。

从他的造型,相信你们也能看出来。

黄发、破旧的衣着、沉默寡言。

带着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青年”标签。

是主流社会对这部分底层群体的一种刻板印象。

包括他的职业设定——屠宰场工人。

也是底层人的生存状态。

以上的这些标签和他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他枪药分给病友,暴力对抗假药贩子,温柔坚定的守护同伴。

包括最后他开车引开警察,以自我牺牲的方式保护了程勇这个唯一能救更多病人的人。

这些都能看出,他身上带着一股很难得的侠义精神,有种在荒诞中践行存在主义式的英雄主义的美!

我愿称他为影片中的“道德脊梁”——他用最肮脏的手做着最干净的事,用最短暂的生命点燃最永恒的光。

他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全片的主旨:穷不是原罪,苦难也不是,失去对生命的敬畏才是!

然后就是,我想引用一首诗来形容他:“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听到这样一段话,在场的学生和记者们都有些惊讶!

他们惊讶于许天的表达能力居然这么好,对人物的体会这么的深刻、精准!

而且从对方认真的态度,以及时刻在思考的眼神可以看出来,这些话真是他此时此刻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样拥有敏捷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剧本的剧本的鉴赏水平的人,绝对不是个脑袋空空的花瓶。

怪不得现场的几位前辈都对着许天大夸特夸。

有头脑,有态度,天赋好,又努力,这样的青年演员,谁不爱?

哪怕是想找茬、搏热点的记者,此时都有些欣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