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除了设立了人民公社之外,另外一件大事就是企业国有化了。
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对于像陈家这样,有人工作的地方成为了国有单位,那就是很大的变化了。
因为本来只是给人打工的无产阶级,一下子变成了人人都羡慕的工人,端上了铁饭碗,成为了工人阶级。
每个月不仅有工资,还能发到手一些其他人得不到的票据。
首先,陈二伯跟着他师傅干的那个私人木材作坊成为了国有企业,不仅厂子规模扩大了,里面原本的师傅都成为了工人,还额外招收了不少工人。
陈二伯每个月工资二十多块。
本来三哥陈爱军是有这个条件能进去的,因为这次招的人多,陈二伯和他师傅又都成了厂里的工人,可以推荐一下。
但问题是陈爱军今年才不到16岁,人家厂里根本不招。
没办法,他高中没考上,工作又不够年龄,只能暂时跟着家里人在家种地。
陈宁静的老爹陈国胜所在的食堂也变成了县里唯一的国营饭店,里面的工作人员身份全部水涨船高。
陈国胜和陈宁静的干爷爷高远成了国营饭店里的两个大师傅。
当然,那么大一个国营饭店肯定不只有两名大师傅。
除了他们两人之外,还有一个食堂里面原本的大师傅,以及这次新招的一个大师傅,总共有四个大师傅。
另外还有帮厨大大小小十几个人,一个收银员以及三个打扫卫生的人,这就是现在国营饭店全部的人员组成。
这些人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工人,当然有的是正式工,有的是临时工,还是有些区别的。
作为大师傅的高远和陈国胜,自然都是正式工了。
陈国胜每个月工资三十多块,再加上一些票据补贴。
当然,这是工资组成,还有一些隐形福利,比如说店里剩下的一些饭菜可以让这些工人分了。
再或者如果国营饭店有什么好菜,内部人员也可以优先购买,而且还不需要票。
总之,自从家里有了两个工人,日子肉眼可见的好过了不少。
而且除了陈二伯和陈国胜这两个工人之外,家里还有大伯是大队长,除了村里每天十工分的满工分补贴,还有公社发的每个月十几块工资。
再就是陈建国当老师的每天满工分,以及大嫂的工资。
对了,忘了说了,大嫂孙安安也成了公社纺织厂的工人,虽然是临时工,但是每个月也有十几块钱的收入,以及一些票据。
吴翠红是村里的妇女主任,也算是个村干部了,每天都有五个工分的补贴。
她再每天上工干个五工分的活,轻轻松松十工分到手。
陈老头和陈老太则不是全部的钱都要捏在手里的人,因此只让陈二伯和陈国胜每个月往家里交八块钱,孙安安每个月交五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