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07章 朱五六的野心(2 / 2)

有一次,一艘大唐商船遭遇海盗,船上装载的共振瓷瓶突然碎裂,无数“义”字光纹化作银箭,将海盗船的桅杆缠绕成光笼,笼上浮现的既有汉字“盗亦有道”,也有当地文字“正义不分疆域”。

消息传回长安时,朱五六正在太学里看着新绘制的星图。

原本集中于中原的光网,已像藤蔓般沿着商路延伸,在波斯的集市、大食的港口、扶桑的渔村生出新的节点。

这些节点的光纹各不相同,却都与长安的主脉保持着和谐的共振,如同乐曲中的不同声部。

“这不是征服,是共舞。”孔子的虚影出现在星图旁,指着非洲海岸新出现的光点。

那里的部落族人用贝壳在沙地上绘制的图案,正与长安修笔铺的“文以载道”产生共鸣,“你看,他们用鱼骨刻出的符号,竟暗合‘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频率。”

秋分时,朱五六收到了来自极北之地的消息。

一支探索队在冰原上发现,当地猎人雕刻的驯鹿骨哨,吹出的声音能与长安的竹笛频率相和。

骨哨声里既有“逐水草而居”的生存智慧,也融入了“天人合一”的共振,让冰原上的极光都泛起了类似曲江池的涟漪。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漫过长安城的飞檐,朱五六登上城楼,望着天边的星图。

九州光网已不再局限于大地,而是顺着商船的航线、驼队的足迹、旅人的脚步,向更遥远的海域与大陆蔓延。

玄铁令牌突然投射出一行新的文字:“日不落者,非疆域之广,乃文明之光无处不在。”

城下传来早市的喧闹,面摊老板的面团依旧转着太极,酒肆的酒音依然合着《诗经》,修笔铺的刻刀仍在笔杆上流淌青光。

但此刻朱五六听见的,不仅是长安的声响,还有波斯集市的驼铃、大食港口的潮声、扶桑渔村的渔歌,它们顺着光网汇聚而来,在天地间织成一曲跨越山海的交响。

他举起竹笛,这一次,笛音刚起,远方的骨哨、贝壳、驼铃便纷纷应和。

光网的每个节点都在闪烁,如同夜空中永不熄灭的星辰。

朱五六知道,这场文明的合唱,已真正没有了落幕之时。

夜色降临时,新的星图在长安城上空显现。

十圣的光纹与无数新节点交织,化作一张覆盖四极的光网,网眼间流动的,是不同文明的智慧,是无数生命的呼吸,是所有心跳共同谱写的旋律。

“这才是真正的日不落。”朱五六望着星图尽头正在生成的新光点,握紧了手中的竹笛。

笛身上,属于他的频率正与整个世界的共振融为一体,如同一滴水汇入了永不干涸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