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30章 安排有度,西域安定(1 / 2)

西域虽然处在一片盆地之中,但是这个时代却极为活跃,因为勾连大唐和中亚,这里成了许多势力的中转站,成了这一地区的枢纽。

在唐天接管了六十国的矿业之后,无数的金银铜铁矿产,源源不断地被运往龟兹城。

这么多矿产怎么用?金银被一车车堆入了不断扩建的龟兹王城库房,铁矿多被打造成了农具,部分被打造成了兵器和盔甲,铜被打造成了生活器具,陆续在大唐境内,和周边国家销售。

因为路途遥远,又暴露出来一个致命的问题——西域地形不佳,国家太多,没有修过官道,所以各种物资运转起来极为困难。

于是,修路成了把西域和大唐本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重要的事情。

要修路,那需要大量的人手,而且西域风大,沙子多,不适合大规模修土路。

唐天紧张谋划了几天之后,征发西域六十国的国民,在自己的国家内修路,所需的物资由各国国主自己调配,但是作为奖励,龟兹城以圣王唐天的名义,向各国参加铺路的百姓支付工钱。

唐天给钱修路,这样一来各国的百姓当然乐意,各国的国主也自然乐得自己国内道路通畅,出行方便。

于是,整整一年时间,唐天全心全意,在监督这项极有意义的项目。

一些国家因为地势站了便宜,半年就完事,不少百姓还去邻国帮忙,同样赚了不少工钱。

一年后,西域各国到龟兹的道路畅通。

路修好之后,以前难以运出来的矿产、特长农作物,现在可以比较轻松地运到各地,不但能在西域相互交换,还能轻松和大唐本土交换物产。因为西域的铁器、铜制品数量甚多,还不断地输入大唐,以低廉的价钱卖到百姓手上。

优秀的铁质农具,改变了大唐百姓的生活,不管是生火做饭,还是田间耕作,都获得了极大的便利。

生活中各种事情效率的提升,让大唐百姓从许多徒劳无功的事情里面解脱了出来,有时间去做额外的事情,既补贴了家用,还繁荣了大唐。

虽然看不见,但是很多人都明显感觉到了大唐的变化。

不过,要说最大的变化,还是在路通了以后,商人数量的增加。

因为从西域到大唐路途遥远,在唐天平定六十国之后,贸易的种类数量激增,以前的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这种级别贸易的需求。

“诏令:成立大商团,朝廷和大商各投本金一半,朝廷选派计吏统计,商人招揽人员运送物资,所有的物资,经过各级官府之手,售卖到当地的大族、商人手上,最终再售卖给百姓。鼓励民间百姓集资合作,平衡官商的物价。”

朝廷在唐天的整顿下,现在拥有了巨大的资本,之所以让其他人参与进来,是为了保证他们对之地,商人的经营头脑也可以派上用场。这是双赢的局面。

因为贸易量的增加,西域各国的采矿、冶铁等规模明显增加,为了促进矿工的积极性,唐天已经下令整改了各个矿场的模式,凡是产量达到一定数量的,都有真金白银的奖励。

因为制度的问题,这些工人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升,各国的矿产出产率有了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