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先生指着地上说道:“你们看此地的布局,这些黄金珍玉雁就是围绕着舟船。”
“我去,以前就经常看电视里说“魂舟”,原来是这么来的。”
“我还以为“魂舟”是写小说人编的,原来是古人发明的。
不过此“魂舟”有点忒惨人,居然是在墓葬里。”
“死人才会用上“魂舟”,活人又用不上,那就肯定在墓葬里,这没毛病。”
古先生又拿起一件黄金珍玉雁擦拭。
“咦...,此黄金珍玉雁怎么有点不一样??”泉哥疑惑道。
“凫雁的背上怎么有一个开口??”
唐青:“凫雁背上有开口,意思黄金珍玉雁的腹部是空的?
那是不是里面可以放东西?”
泉哥不认同道:“口中那么小,能放什么东西进去?”
古先生说道:“此玉雁叫玉凫尊,外形就是黄金珍玉雁。
古代工匠将凫雁造型与青铜器中的“尊”(酒器)结合。
在它的背部开口,就可以用于盛放祭祀用的醴酒。”
泉哥惊讶道:“古人的想象力真丰富,把黄金珍玉雁做成了酒器。”
唐青笑道:“这叫无尽所用。
同样的一件东西,只需开一个口,就变成了另外一件东西。
而且是外形美观不变,把礼仪和装酒都能兼具,何乐而不为。”
古先生说道:“在这里,玉凫尊应该作为“礼仪用器”的一个变体。
它可能不仅仅是模型,而是兼具实用功能的礼仪用器。
在后面的文物中,我们说不定还会见到这种实用性变体。
这在古代的陪葬品中,是很常见的墓葬制。”
果然,在随后刨出的陪葬品中,又出现了黄金珍玉雁的实用性变体。
金雁灯,凫雁的背上托起一盏灯盘,雁嘴里却衔有灯柱。
金雁灯既美观又实用,为黑暗的墓室提供“永恒的光明”。
还有一些小型的玉雁,作为大型组玉佩的构件。
把它悬挂在墓主身上,可以随着步伐摇曳,发出清脆之声,象征着秩序与身份。
.....
.....
.....
泉哥:“我去,这黄金珍玉雁的实用性变体还真不少,居然能变那么多样式。”
唐青笑着说道:“古人的智慧是真高,有许多我都没想到。
然而却被古人变成了现实。”
“古人的想象力是真丰富,脑洞也够大。”
“古人是不断创新,哪像现在的人是不断模仿,不花一分钱,都是想拿别人现成的成果。”
古先生终于把棺椁三层与二层之间巷道内刨完,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真踏马累。
古先生掏出水喝了一口,然后还吃了点零食填肚皮。
现在已经是半夜,古先生还没吃夜饭,肚子实在是饿的受不了。
他想到刨完此巷道再吃东西。
“古先生真勇猛,在吴王阖闾的棺椁里吃东西。”
“这有什么,吴王阖闾已经埋葬两千多年,也没人忌讳。”
“古先生作为神仙,不会在意这些。”
古先生还真不在意,只要他有系统在,一切想害他的宵小,都得退避三舍。
古先生一边吃东西,一边含糊的说道。
“各位,这里出现的黄金珍玉雁、水银为池、贵金属与玉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