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哥用手擦了擦眼睛,“古先生怎么讲的这么煽情,听到朱允炆和马皇后的爱情都想掉眼泪。”
【听得我也挺感动,帝王情可不多见。】
【嘿嘿,我看你们的眼泪一点也不值钱。
在古代,忠贞的爱情实在是太多,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那里像现在的爱情,都是建立在钱的基础之上。
我有时挺羡慕古代人,虽然他们过的很苦,可是他们的爱情是从头到尾实打实的。】
【我也挺羡慕古代人的爱情,大部分人从头到尾就爱一人。】
【呵呵,别想那么多,过好每一天。】
古先生继续说道:“这件银凤簪其实是很平常的一件物品,可是它上面却凝结着关于“家”和“正常生活”的全部记忆。
是连接朱允炆与那个早已灰飞烟灭的幸福,是连接过去的唯一实物纽带。”
“按照我的理解,这件物品出现在建文帝朱允炆墓地里。
它可能不涉及任何政治、权力或宗教。
它是纯粹的个人情感寄托,是朱允炆作为“丈夫”,而非“皇帝”的证明。
应该是建文帝朱允炆铁血悲剧中,保留的一丝柔软的温情表现。”
古先生把自己都给说感动了,他说着停顿了一下,然后才继续往下说。
“建文帝朱允炆将这枚银簪带入坟墓,是其情感的最终归宿。
在现实生活中,他无法与爱妻合葬于皇陵。
而这枚发簪的陪葬,象征着他终于实现了与妻子的“团聚”。
生不能同衾,死亦同穴。
他的坟墓,成为了他们两人事实上的合葬墓。”
“银凤簪使得朱允炆的悲剧超越了政治和历史的范畴,升华到了一个普遍的人类情感层面。
无论他是皇帝还是乞丐,失去挚爱的痛苦是相通的。
这枚发簪让这位传奇皇帝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真实和有血有肉。”
“同时也是建文帝朱允炆无声的控诉。
这枚发簪也是对朱棣和“靖难之役”最无声、最个人的控诉。
它诉说的不是一个王朝的覆灭,而是一个家庭的毁灭,一个丈夫的永失所爱。
这件银凤簪遗物,在建文帝朱允炆陪葬品中的具有独特地位。”
【古先生,你别在夸建文帝朱允炆。
他在历史上就不是一个好皇帝,被你这么一说,他差点变成好皇帝。】
【呵呵,你是理解有误。
古先生说的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爱情,而不是说的政治。】
【不谈爱情,谈爱情伤心......】
古先生把银凤簪放回去,又再泥土里刨,还真让他又刨到了东西。
泉哥伸长脖子,“咦,古先生又刨到了什么?”
唐青歪着脑袋说道:“有点像明朝皇帝佩戴的带板。”
古先生接话道:“唐青说的对,确实是明朝皇帝佩戴的带板。而且还是“错金银云龙纹带板”。”
【古先生,什么是“带板”,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带板”,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古先生把带板擦拭干净,笑着解释道:“我看很多粉丝不知道什么是“带板”,那我就给大家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