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说,要是国内的事情,在大清最高地位置沉浮几十年的慈禧,谈笑间就平息了。最近没能搞定徐一凡算是意外。没想到这家伙简直就是把“我不要脸”这四个字挂在脸上。就算他耍赖,万寿过了也有的是办法收拾他。
可是对于外事,慈禧以降,这些后党人物都是一句话,没法子。什么时候儿都是被动应付,屁股给踹够了就陪个笑脸。反正丢人也不是她慈禧的,底下有人顶缸。日本这一动手,对小日本赔笑脸是拉不下脸来,对小日本搅了万寿局面慈禧也是一肚子地不爽。可是要动手打,谁心里也没有计较。日本是什么打算,到底有什么准备,有多少实力,谁都是一脑子浆糊,不少大臣,估计连葡萄牙西班牙都分不清楚呢
到底该如何应对,该硬还是该软,谁都没法子。一时间只是关心那些驻京各国公使的意见,对于帝党人物跳出来大声鼓呼,也一时只有看着。这群情汹汹的架势,谁也不能顶着不是
各国公使地反应,也是让人分不清爽,俄国公使立时就发表了声明,并且拜访了总理衙门。认为日本破坏了万国公法,破坏了东亚和平局势,应该遭到文明国家地共同谴责,在交涉上,俄罗斯帝国绝对是站在大清帝国这一边地具体怎么谴责日本,怎么帮助大清,人家没说。
朝廷上下最为看重的大英帝国地意见,就让人觉着心里一凉了。大英帝国公使只是表示很遗憾的看到了这次事件,认为双方最好还是协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大英帝国认为在朝鲜还保持如此落后的宗藩体系,也是一个问题。大清在朝鲜占有的利益太大,是不利于东亚和平地。在朝鲜,还是需要引进更多国家的利益才能保持东亚局面的平衡其他的,等公使大人接到了国内的训令再说话儿。
法兰西还记着中法战事的仇呢,这次很有点幸灾乐祸的模样。再说了,他们的利益在大清的西南面,这个东北位置地纠纷,他们也懒得管,只是说了一点不疼不痒的话。
美国公使倒是说了一些认为日本桀骜过份的话,并且认为日本举动是破坏太平洋和平局面的不理智行为。希望马上召开包括美国在内地各国调解的会谈,并且希望在朝鲜和东北亚门户开放,各国机会均等美国估计还记着日本和他们在夏威夷结的梁子呢。再说了,现在的美国。也实在没有太大地影响力。
这么一通各国搅和下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那些大臣们都是面面相觑。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说出任何有分量的话,有实力调解的国家在冷眼旁观,没实力调解地国家在那里添乱。换句话说。现在没有任何国际势力愿意或者有能力约束日本的行动,而大清只有独力面对打输了不用说,就算打赢了,估计朝鲜的地位也不能保住
难道真的只有教训了小日本。才能度过这一关
朝鲜、直隶和东北,唯一可恃地常备水陆师就是北洋。而北洋,又能不能击败日本
至少现在的大清帝党后党人物。都还没有想起孤处朝鲜以北的徐一凡。哪怕是当初最想拉拢徐一凡地帝党。也不认为他们有改变局势的力量。单纯算算数字就知道了,徐一凡一镇兵八千人徐一凡扩第二镇的事情没有和朝廷报备。而李鸿章在朝鲜有精锐陆师两万五千以上,在直隶,东北,山东,绥远等地还有一万七八千常备陆师,储备的武器弹药再装备几万新募军也足够。更不用说李鸿章还有北洋水师
风潮激烈涌动,但是除了一片激愤,大清中枢北京城在一片扰攘当中,谁也不知道局势将究竟向何处发展。
“中堂咱们还是赶紧拜会各国公使,要求联合调停”
“小日本欺人太甚,中堂,还是打吧”
“丁禹廷丧船辱威,中堂,必须申饬”
“朝鲜陆师现在已经孤悬,中堂,咱们必须拿出办法来”
“现在上边儿那边逼得太紧,中堂,咱们也得回话必须拉出一个打仗的架势出来,不然交代不了哇”
“饷呢饷从哪里筹备现在都是寅吃卯粮,一旦开兵,募兵要钱,军火要钱,粮草要钱,筹防要钱简直他妈的没一处不要钱北洋今年的进项早就用完不说,各处都预借预支了不少,都要分年摊还的朝廷指着咱们北洋打仗,就不能不给钱”
“小日本究竟居心何为他们还真能指望把咱们打趴下他们到底要做什么”
李鸿章的签押房内,幕僚们一片乱哄哄的声音。从牙山噩耗传来,各处文电都像雪片一般的朝着这个北洋中枢,年已近古稀的老人涌来。
不发生战事一切都好说,一旦战事逼近,才发现北洋的部署处处千疮百孔。水师已经龟缩到了黄海北部,只是遮护渤海湾的几处基地,几乎完全放弃了朝鲜海岸线。陆师几乎都没做好打大仗的准备,不说这几万陆师在朝鲜一年,几乎给拖疲了。弹药军装物资饷银储备,不足一月支用,海路最方便的补给,经过牙山炮响,已经宣告断绝。
最要紧的是,就算在大清来说,已经算是最开通,对海外最为了解的北洋势力,对日本的企图动向,也基本一无所知谁也不能说清楚,日本的胃口到底是什么,他们的部署是什么只知道日本的舰队已经在朝鲜海岸,日本在朝鲜有六千兵。现在在日本几个领事馆,电报都发不出来
李鸿章握着拳头,坐在椅子上面,没有公案的支撑,都觉得头晕得要倒下来。
大清和他的北洋一样,承平地时候儿还有点模样。大家等因奉此的往来,强撑着最后的体面。一旦狂风袭来,才知道这屋子是纸糊的这个国家,从任何角度,都没有进行一场关系国运的会战的准备
整个大清,现在完全没有集中国力进行近代化战争的能力
更要紧的是,现在压力全在李鸿章头上,而背后,又牵扯着大清中枢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权力纷争。一旦不慎。就是他李鸿章一生功业,包括辛苦建立起来地北洋团体分崩离析的下场
底下声音还是乱哄哄的,而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李鸿章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