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夜幕悄然降临。这一天,赵祯与大臣们围绕军政分家这一重大议题,展开了长达一天的激烈商讨。朝堂之上,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非凡。从清晨到傍晚,在无数次的观点碰撞与权衡利弊之后,此事总算有了些眉目。
忙碌了一整天的赵祯,在处理完军政分家的相关事务后,并未忘记女儿徽柔的事情。他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徽柔的寝殿走去。寝殿内,徽柔听闻爹爹前来,眼中顿时闪烁出惊喜的光芒,赶忙高兴地出门迎接。
赵祯走进殿内,在座椅上缓缓坐下。他的神情略显凝重,没有丝毫多余的寒暄,便一脸严肃地询问徽柔对于曹评的态度。徽柔抬起头,目光坚定而炽热,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自己对曹评的深情与想要与之相伴一生的决心。赵祯凝视着女儿,从她那坚定不移的眼神中,看到了她的心意已决。他心中虽有诸多担忧与不舍,但终究没有再多说什么,默默起身,转身离开了徽柔的寝殿,只留下女儿那充满期待的目光,在灯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亮。
翌日,晨曦初绽,如丝如缕的阳光轻柔地洒向广袤大地,给世间万物都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曹评正在训练营里训练,就被一道圣旨应召进宫面圣,心中明白,自己与徽柔的事情或许就要迎来最终的结果。
此前,金帅曾特意给他打过预防针,言明只要是官家亲自召见,此事十有八九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即便有了这样的心理暗示,曹评的内心依旧难以抑制地泛起阵阵忐忑。毕竟,此事关乎他与徽柔的终身幸福,又涉及皇家威严与朝堂诸多考量,容不得有半点差池。
曹评站在铜镜前,仔细整理着衣冠,试图通过这样的举动让自己镇定下来。可那微微颤抖的双手,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紧张。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情绪,然而,当踏出房门,向着皇宫方向走去时,那份不自信还是如影随形。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各种可能出现的场景,脚步也不自觉地变得有些沉重。
终于,曹评来到了宫门前。望着那巍峨耸立、庄严肃穆的宫门,他的心跳陡然加快。深吸几口气后,他怀着满心的忐忑与一丝期待,缓缓迈进了宫门,一步一步朝着未知的结果走去,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上。
曹评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缓缓朝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此时的他,心中仿佛揣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兔子,怦怦直跳。毕竟,此次面见官家,所谈之事关乎他与徽柔的终身大事,容不得丝毫马虎。
当他终于来到御书房门口时,那扇紧闭的大门仿佛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然而,就在这紧张的时刻,金帅平日里的教诲如同一道光照进了他的脑海。金帅常常给他们灌输军人应有的铁血丹心,强调要有钢铁一般的意志,无论遇到何事,都不要心生畏惧。因为害怕并不能改变事情的走向,在面对困境时,唯有勇敢前行,方能迎来转机,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想到这里,曹评深吸一口气,努力驱散心中的紧张与不安。他微微挺直脊背,胸膛也随之高高挺起,如同一名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充满了无畏的勇气。紧接着,他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大踏步地推开御书房的门,昂首走了进去。
进入书房后,曹评一眼便看到了端坐在书案前的赵祯。他赶忙恭敬地行了一礼,礼数周全而到位。随后,他再次挺起胸膛,身姿笔直地站在原地,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静静地等待着赵祯的问话。此刻的他,已然摒弃了先前的战战兢兢,以一种坚毅的姿态,准备直面即将到来的一切。
“曹评,朕可以让徽柔跟你走,但是你要给朕好保证。”赵祯冷冷的说道
御书房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赵祯端坐在书案之后,目光如炬,直直地盯着曹评,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审视。他微微眯起双眼,声音冰冷得如同腊月的寒风,缓缓的继续说道:“朕并非不知你与徽柔之间的情谊。朕可以松口,让徽柔跟你走。但是,你必须要向朕保证,往后定要全心全意、好好地待她。徽柔对这份感情付出了一片痴心,若让朕察觉到你有丝毫辜负她的举动,哼,朕绝对不会轻饶你,你应该清楚朕的手段!”赵祯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重重地砸在曹评心上。
曹评听闻,心中一凛,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他赶忙“扑通”一声,双膝跪地,行了一个大礼,动作干脆利落,尽显恭敬。随后,他抬起头,眼神中满是坚定与诚恳,大声说道:“请官家放心!曹评在此立誓,定会用一辈子的时间,真心实意地对待福康公主。我会将她视若珍宝,疼她、爱她、护她,绝不让她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若我违背今日誓言,对公主不好,无需官家亲自出手惩戒,只怕军团长那关我就过不去。军团长对我们向来要求严苛,若我做出这等负心之事,他定然不会放过我!”曹评言辞恳切,语气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心底深处迸发而出。
赵祯静静地听着曹评的誓言,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似乎想要从他的神情中探寻这份承诺的真伪。良久,他微微点头,缓缓说道:“记住你今天所说的话。下去吧!”赵祯的声音虽然依旧沉稳,但那股冰冷的气息已稍有缓和。曹评闻言,再次恭敬地行了一礼,这才缓缓起身,倒退着走出御书房,心中暗喜这事成了,想着一定不负官家和金帅的期望,同时这一辈子定不负徽柔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