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一旦到了拔节期,隔几天,就要浇一次水,隔15-20天,就要施一次肥。
沈青施肥时,还驱动异能,向每一根甘蔗的根部,注入一点点生命力。
值得一提的是,沈青领着沈小花,去许家寨小学报名时,撞见了小美妈---王霞。
王霞用车把绑板凳的板车、煤炉、蒸笼、牛皮纸、挎包,支起了发糕小摊子。
发糕,是提前蒸好的,炉火不旺,却也能给蒸笼里的发糕保温。
王霞准备了一碗切碎的发糕,邀请路过的村民、学生试吃。
兄妹俩各尝了一块,软糯Q弹,清甜之中带着一股南瓜香,半径6厘米、角度50°、扇形的发糕,售价5分钱一块。
沈青要了10块发糕,王霞以‘同住一个村,小美和小花是好朋友’为由,不愿意收钱。
沈青称...小本买卖,再熟的人,也不能这样送,一旦起了头,遇到别的熟人,不送,就磨不开面子,如此,别说赚钱了,保本都难,5毛钱,若是不收,他就不要发糕了。
王霞头一次摆摊,她晓得沈青摆过摊,懂得比自己多,便收下了5毛钱,并决定...再遇见熟人,不免费送扇形发糕了,但可以多送几块试吃的小发糕。
元宵节那天,沈青在镇集上买了一些糯米粉、红豆沙、熟芝麻,回家自己滚元宵。
用擀面杖将熟芝麻碾碎,倒入大碗中,再加入红豆沙、白糖、猪油,搅拌成馅料。
用手把馅料揉搓成一颗颗弹珠大的圆球,将糯米粉倒入大汤碗中,再备一盆清水。
把圆球丢入糯米粉中,轻轻摇晃汤碗,圆球滚动间,表面会沾上一层糯米粉。
用笊篱捞出圆球,过一遍清水,再放进汤碗中,继续滚动它们。
这样整上六七遍,元宵便滚好了,煮熟后,元宵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外皮软糯粘牙,馅料清甜润喉,还挺好吃的。
元宵,瓷实顶饿,兄妹俩一人吃上七八颗,便吃不下去了,好在,元宵不是必须要冷冻保存的,常温下也能保存2-3天。
葡萄林的治疗,和沈青预料的一样,他花了10天,才治疗完10亩葡萄林。
……
正月十六,晴。
天空晴得像一张蓝纸,几片薄薄的白云,飘在天空之上,阳光照在脸上,暖乎乎的。
沈青吃完早饭,骑车前往柳庄,昨天,他就和吴大有说好了,今天要检查治树效果。
咚咚---
柳庄,沈青敲响了院门。
很快,院门被从里面打开了,梳着低马尾的吴丽珍,热情地邀沈青进去。
“沈青,来啦,我爸天不亮就起了,说是...紧张地睡不着。”
沈青推车走进院门,发现柳村长、柳和也在。
柳村长:“听大有说,今天要验收治树效果,那片葡萄林,是柳村一大标志,身为村长,我定是要跟过来看一看的。”
柳和:“我也比较好奇,大有家的葡萄树,和我家的有啥不一样。”
柳村长一脸正气,估计真的只是来看看,柳和嘴角上扬、眼里带有恶趣味,过来估计是想看笑话的。
吴大有端来一碗茶水,递给了沈青,“骑了一路,累了吧,喝碗茶,坐下来歇一歇,咱们再去葡萄林。”
尽管,吴大有想立刻见到葡萄林的治疗情况,但是,哪有别人骑了一路,刚到柳庄,不让人休息,就直接拉到地里的道理。
院子里,摆着几张小板凳,沈青停好车后,接过吴大有手中的瓷碗,“我不累,就是有点口渴。”
茶水不烫,温温的,沈青端起瓷碗,喉结上下滚动间,瓷碗就见了底。
沈青:“走吧,去葡萄林看一看。”
吴大有:“不再歇一歇。”
“歇什么歇?”柳和抓住吴大有的胳膊,作势要往院外走,“大有,那个小伙子,脸不红、气不喘、额头上没有汗,一看就知体力充沛的很,和‘累’一点都没关系,走,去葡萄林去。”
吴大有杵在原地,任凭柳和怎样拉拽,他都不带动的。
其实,沈青刚才骑到柳庄村头时,还是有点累的,他跳下脚蹬,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慢悠悠推车来到吴大有家。
‘村头-吴大有家’的路上,沈青就歇息好了。
咚---
沈青将瓷碗放到了板凳上,“大叔,我真的不累,走吧。”
吴大有:“那...那行吧,秀芬,你在家守着,我和丽珍去店里。”
“好。”坐在屋檐下织毛衣的妇人,笑着答道。
随即,一行人离开小院,向北、向西、再向北,来到了葡萄林。
途中,柳和化身话痨,疯狂朝吴大有、柳村长输出,话里话外,都在暗示葡萄林没生病,病的是吴大有。
吴大有心里惦记着葡萄林,懒得搭理柳和,柳村长偶尔敷衍几句。
眼下,葡萄林里的地,干干的,能看到干枯的葡萄叶和葡萄枝。
一行人走进葡萄林,父女俩明显感觉林内空气和之前不一样了,以前,闷闷的,让人喘不过来气,现在,虽然谈不上清新,但是不闷。
柳村长环顾四周,葡萄树,株株都有半个手腕粗,竹竿+铁网织成的棚架上,爬满了葡萄枝。
屋前和屋后,也栽了几株果树,虽然,果树一直由媳妇打理,但是,他也知道...果树枝子太密,是不利于结果的。
“大有,葡萄枝太密了,抽空修剪一下吧。”
“剪,上午看完树,下午去找人,明天一早,就动工修剪葡萄枝。”
柳和眼珠一转,心思顿时活络起来了,“大有,大家一个村的,你家急需人手,我岂有不过来帮忙之理。剪葡萄枝时,中午那顿饭,不需要你管,我回家吃,薪资,和别的工人一样就行。”
柳和,柳庄出了名的懒汉,他的‘懒’不是躺着不干活,而是干了一天,效率只有别人的1/5,也就是说,他是属乌龟的,干活速度极慢。
吴丽珍:“柳和叔,你可是大人物,坐在村头空地上,给几个大老板指点下迷津,大老板便会给你送钱。我家一天只能赚几毛钱的体力活,哪会入得了你的眼。”
吴丽珍用温和的语气,说出十分扎心的话,指点迷津、乖乖送钱,是柳和之前在人场里闲聊时说的话,大家知道他在吹牛,哄堂大笑一番后,没揪住他的话深究。
这番话,无异于打柳和的脸,瞬间,柳和的脸,像打翻了颜料盒一般,时而青,时而紫,时而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