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刻着刻着,把船身刻成了圆弧形,像个小元宝。
“我这个是元宝船!能装好多钱!”她举着喊,引得孩子们都围过来看。
二柱子蹲在角落里,跟他的“鞋底船”较劲。
刻刀在他手里不听使唤,不是把船帮刻塌了,就是把桅杆槽刻歪了。
小花走过去瞅了瞅:“你这船咋看着要翻呢?船底都歪到一边去了。”
二柱子挠挠头:“我故意刻歪的,这样能转弯,跟我爹摇的渔船似的。”
中午吃饭,二柱子说要做“鱼汤面”,说是应景。
他往锅里倒水,刚烧开就往里扔面条,结果面条煮成了糊糊。
小花赶紧往里面扔了把青菜:“加点菜好看点,孩子们不挑。”
孩子们吃得可香了,呼噜呼噜喝着糊糊,说比家里的面条有味。
下午风挺软,孩子们举着小船在院里跑。
丫丫的元宝船最惹眼,她把贝壳舵绑得牢牢的,还在船尾系了根红绳。
“我的船开啦!能开到海边去!”她举着小船跑,红绳在身后飘,像条小尾巴。
那个小男孩的荷叶帆小船,被二柱子换了片大荷叶,绑在芦苇杆上。
林凡帮他在船底钻了个小孔,穿了根麻绳,能在地上拖着走。
“这样就像在水里游了,”林凡笑着说,“比放水里还稳当。”
男孩拖着小船跑,荷叶帆“哗啦啦”响,引得院里的小狗都跟着追。
太阳快落山时,家长们来接孩子,院里跟开了船展似的。
这个举着元宝船,那个拖着荷叶帆,还有的拿着二柱子刻的“歪脖船”,热闹得很。
丫丫她娘看着女儿的元宝船,笑着说:“这孩子,满脑子都是稀奇主意。”
小男孩的爹举着荷叶帆小船,拍了拍林凡的肩:“林师傅,你这地方能让孩子的脑子活泛起来,比念书还管用。”
人都走了,二柱子瘫在石凳上,直揉胳膊。
“凡哥,明天咱教点不用刻的行不?”他哼哼着,“这船比星星难刻十倍。”
小花把孩子们刻的小船收起来,摆在窗台上,风一吹,碎布帆轻轻晃。
林凡拿起二柱子的“歪脖船”,看着船底那道歪线,觉得还挺有味道。
“明天教他们捏泥巴,”他说,“泥巴软和,捏啥像啥,不用刻刀。”
二柱子一听直拍大腿:“这个好!我捏泥巴最拿手,能捏个大鲸鱼!”
风穿过葡萄藤,叶子沙沙响,像是在笑。
林凡望着窗台上晃悠的小帆,觉得这日子啊,就跟这些小船似的,歪歪扭扭的,可就是能往前漂。
天还没亮,二柱子就扛着个麻袋往院里跑。
麻袋“哗啦”一倒,滚出来一堆黄泥巴,还带着股土腥味。
“凡哥,你看这泥巴咋样?”他抓起一把捏了捏,“我今早去河边挖的,黏糊得很。”
林凡走过去摸了摸,泥巴湿乎乎的,不软不硬正合适。
“行,”他点头,“就是得多晒会儿,别太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