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逗得俩人直乐,三小子笑得手里的蒲公英根都掉了。林凡趁机说:“你们俩轮流记草药的用处,记熟了就给来铺子的人当‘讲解员’,咋样?”
二柱子拍着胸脯:“没问题!我先记薄荷,这玩意儿简单,闻着就醒脑。”三小子也赶紧拿起图谱:“我记蒲公英,根能吃,花能泡水,全身上下都是宝。”
接下来几天,药草角渐渐热闹起来。张大爷来讨艾草,说要给孙子做个驱蚊香囊;刘大妈来要金银花,说泡水喝能降火气;连上次来参观的城里孩子,也托马教授带话,想要点薄荷种子,说要种在自家阳台上。
林凡把孩子们寄来的感谢信贴在药草角旁边,上面画着小小的薄荷苗,旁边歪歪扭扭写着:“谢谢凡哥,薄荷真的很提神!”二柱子和三小子没事就站在药草角旁,背对着图谱念念有词,有人来问就赶紧凑上去讲解,虽然偶尔说错,但那股认真劲儿逗得人直乐。
这天傍晚,李大爷拄着棍儿进来,看着药草角直点头:“不错不错,比我当年认药快多了。”他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打开一看,是晒干的山楂片,“这个也添上,消食的,老百姓常用。”
林凡接过山楂片,刚要往罐子里装,二柱子突然喊:“我知道!山楂能泡水,还能做糖葫芦!”三小子赶紧补充:“还能治消化不良!”俩人一唱一和,倒把李大爷逗笑了。
林凡看着他俩,又看了看药草角里渐渐丰富起来的草药,突然觉得,这铺子就像这药草角,刚开始只有几样简单的,慢慢添,慢慢长,总有新的味道冒出来,让人踏实,让人念想。
关铺子时,他往药草角撒了点水,薄荷叶子上的水珠在夕阳下闪着光,像撒了把星星。
晚风拂过,带着草药的清香,混着远处的炊烟味,心里头,满当当的都是舒坦。
天刚蒙蒙亮,念想铺的门就被拍得“砰砰”响。林凡披件衣裳开门,见是张大爷,手里攥着个布袋子,头发上还沾着草屑。
“凡小子,快帮我瞅瞅!”张大爷把袋子往柜台上一倒,滚出堆黑乎乎的果子,“我在后山摘的,看着像山楂,又比山楂小,你认得不?”
林凡拿起颗果子捏了捏,皮有点涩,闻着带点酸气。他翻出王掌柜给的《草药图谱》,指着其中一页:“这是野山楂,比家种的酸,消食劲儿更足。大爷,您这是要做糖葫芦?”
“可不是嘛,”张大爷乐了,“孙子吵着要吃,我寻思着摘点野的,比买的新鲜。你药草角要是缺,我分你一半!”
林凡赶紧用小筐装了些:“那敢情好,我给您找个干净布袋,您把剩下的装起来,省得蹭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