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最好的礼物(1 / 2)

从复兴公园回来没几日,爷叔就揣着个红本本找到了林栋博的办公室。

红木桌面上还摊着手机主板的设计草图,铅笔勾勒的线条纵横交错,像张细密的网。

“栋博,你看这是什么?”

爷叔把红本本往图纸旁一放,黄铜搭扣在阳光下闪了闪。

林栋博抬头一瞧,竟是张民国年间的无线电执照,泛黄的纸页上印着“上海市电话局核发\"”的字样。

“这是我年轻时在电报局当学徒时攒下的。”

爷叔摩挲着封面的纹路。

“那时候哪敢想,有朝一日咱们自己能搞出移动电话系统。前儿听中科院的老友说,你们的GS基站试通话成功了?”

林栋博刚要开口,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是中科院的王教授。

听筒里传来抑制不住的兴奋。

“栋博!刚打通了跨区通话!从浦东基站到徐家汇基站,语音清晰度远超预期!”

“太好了!”

林栋博猛地站起身,碰倒了手边的搪瓷杯,茶水溅在执照上晕开一小片水渍。爷叔连忙抽纸巾去擦,却被林栋博按住手。

“别擦,这水印留着才有意思——就当是新旧通信时代的印记。”

正说着,汪小姐抱着文件夹进来,看见那本执照眼睛一亮。

“这可是稀罕物!我爸以前在邮电局工作,说当年装部固定电话得托关系排半年队。”

她把一份采购清单推过来。

“深圳那边的芯片样品到了,测试数据在附录里,合格率比上次提高了15%。”

林栋博翻到最后一页,见汪小姐用红笔圈出了一行小字。

“疑似存在温度漂移问题,建议增加三次高低温循环测试。”

他抬头时正对上她的目光,那双总是清亮的眼睛里,此刻映着窗外的玉兰花开得正盛。

“辛苦你了。”

林栋博的声音柔和了些。

“这批芯片关系到手机样机的稳定性,确实得严格把关。”

汪小姐点点头,转身时发梢扫过桌面,带起一片铅笔屑。

傍晚去李彤彤家吃饭,她母亲正炖着排骨汤,砂锅里咕嘟的声响混着收音机里的沪剧唱腔。

李彤彤系着围裙在厨房择菜,袖口挽起露出纤细的手腕,林栋博走过去从身后轻轻环住她。

“别闹,我妈看着呢。”

她挣了挣,却被他抱得更紧。

“妈早就默许了。”

林栋博往客厅瞟了眼,李母正戴着老花镜研究他带的GS系统说明书,嘴角抿着笑。

“对了。”

李彤彤转过身,手里还捏着颗青菜。

“设计院最近接了个新项目,要给电信大楼做翻新设计,我提议在楼顶预留基站安装位,领导说等你们系统正式运行了就采纳。”

林栋博低头在她额头亲了下,排骨汤的香气漫过来,混着她发间的茉莉香,让他忽然想起深圳那夜的月光。

他轻轻叹了口气。

“等忙完手机样机的测试,咱们就订婚。”

“急什么。”

李彤彤嗔怪地推他,耳根却红了。

“我还没见过你说的手机长什么样呢。”

“快了,下个月就能组装出第一台样机。”

手机样机的组装车间设在郊区的旧厂房里,爷叔托关系租下来的,墙上还留着\"大炼钢铁\"的标语。

林栋博带着团队连轴转了半个月,汪小姐几乎是以厂为家,眼窝底下的青黑浓得像化不开的墨。

“最后一块电容焊上去了。”

汪小姐的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指尖被电烙铁烫出个小红泡,她浑然不觉地用酒精棉擦了擦。

林栋博抓过她的手,从口袋里摸出支烫伤膏。

“说了让你休息会儿。”

“等开机成功再说。”

汪小姐抽回手,往主板上滴了滴助焊剂。

“电源接通,准备开机自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