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最近玩起了"国际伦理连连看",正在研究加拿大《自动化决策指令》和日本《AI社会原则实施指南》的适用性条款。
这感觉就像在玩"大家来找茬",只不过找的是各国AI伦理标准的异同点。
最新消息是,韩国《AI伦理准则》也加入了这场"伦理派对",标准对标工程的研究标的已经增加到3个。专家们纷纷表示:"这比学外语难多了!"
跨境电商平台也不甘示弱,准备在下个季度把"伦理开关"功能扩展到广告推荐系统。
想象一下,以后AI推荐商品时会先问:"亲,这个推荐道德吗?"——这可能是史上第一个会自我审查的购物车。
沙盒环境最近接入了量子计算模拟器,听起来就像给幼儿园小朋友配了台超级计算机。
这群"疯狂科学家"现在可以预研下一代AI系统的伦理风险了,据说他们最近在模拟"如果AI有了自我意识,第一件事会是要求涨工资吗"这样的哲学问题。
更夸张的是,沙盒环境还完成了与国家级超算中心的算力对接。
现在他们可以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用相当于一个小国家电力的算力来思考"AI该不该说谎"这样的伦理难题。
环保人士表示担忧,但科学家们辩解:"我们这是在为全人类的未来省电!"
某保险公司的智能理赔系统在模拟极端灾害场景时,被发现存在弱势群体识别偏差。
技术团队现在忙着优化底层数据采样逻辑,他们的新口号是:"不抛弃,不放弃,每个理赔案例都要讲道德!"
而某社交平台则上演了一出"方言拯救计划"。基于用户提交的线索,他们修正了情感分析模型对少数方言的误判问题,还把相关技术方案开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