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冯广元的请示就很耐人寻味了。
用话术制造恐慌、紧迫感,夹杂引导性暗示,想要王成做出自绝于所有幸存者的决定,而后自己再谦虚、隐晦地提出可行性方案。
啧啧,踩着王成的脑袋扬名。
这世界上破坏永远比创建容易得多。
名声、声望也是一样。
看到戴千柔提交上来的方案,王成满意的笑了。
首先需要将绝大部分人转移到极高寒冷之地,比如珠穆朗玛峰。
那里虽然也已经废土化了,并不适宜人类居住。
但因为气温极低,未曾发现丧尸踏足的痕迹,倒是个合适的临时安全过渡之地。
虽然转移至珠穆朗玛峰的工程量也大,但相比送百万人上太空就要简单太多了。
曾经有人提过一个疯狂的计划——建造地月电梯。
不是不行,而是技术水平不够,特别是受制于材料。
但现在有晶铁,材质完全满足要求。
只是太空城距离地面仍旧太远,计划中,太空城处于近地轨道,高度约230多万公里。
于是飞艇便派上了用场。
过去没有异能时,平流层飞艇的高度大约是米左右。
而有风系异能加持的超高悬停飞艇的高度在十万米左右,也就是100公里。
根据科学院的论证,晶铁材质完全能承受这个高度的压力。
然后以十万米高度的数十座超高悬停飞艇为链接中转站。
飞艇与珠穆朗玛峰之间为近地电梯,太空城与飞艇之间为太空电梯。
不仅仅是称呼不同,两段电梯也各不相连,中间有飞艇隔断。
飞艇之间保留相当大的软间距,比如软桥连接,消除地球自转带来的空间错位差,起到类似于变形缝一样的作用。
这样就能保证两段电梯都不至于因为过长而变得脆弱。
至于电梯动力,自然是电、油、核都行的混合动力,能用的都上。
电梯搭建器材的生产也不麻烦,只需要确定规格之后,每一节都是一样的。
而且还有林琳的异能帮助,甚至每一节都只需要生产手指大小,经过扩大百倍后,就是完美的搭建器材,还方便运输。
林琳的异能也曾让科学院的研究员们惊叹。
缩小或扩大的都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所处的相对空间。
所以扩大或缩小都不影响物体本身的质量。
就像战舰缩小百倍之后,重量并不会变轻。
同理,扩大百倍后,材质依然是那个材质,不会变得轻脆。
而这也是科学院敢于支持地空电梯计划的原因之一。
实在是毫无生产压力和技术难度。
因为最核心的建材问题已解决。
如此一来,此计划一成,百万人全部转移完只需要数月时间。
而且,太空城也不算完全脱离了地球母亲。
心中那微弱的“脐带”还是保留下来比较好,王成也是如此。
满足的看完方案的最后一个字,王成还有些意犹未尽。
再翻一页,赫然是匿影的调查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