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1章 向西的航路(1 / 2)

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公孙哲选择了最短的一条航路,就是一直向南。

更多的航船,根据巩侯“大地是个球”的论断,决定向东和向西进行航行,相信如果大地是个球,那么这些航船必定能够重新回到它出发的地方。而在环球的航行上,也必定能遇到成块的大陆或者大的岛屿。既然大海之外的岛屿和陆地,朝廷已经提出了“总督”制度,那就一定不止公孙哲一个孤例。

向西的航船,基本上是沿着海岸线边缘不断前进,向西,遇到突出的陆地就继续向南然后再向西。

这个方向的探险队,遇到了很多热带的岛屿、陆地和国度。第一个大的国度是天竺。

天竺是一个传说中的国家,最近几年关于天竺的传说层出不穷。据说蒙恬在大宛的时候还遇到过天竺的传教僧团,据说天竺的叫做佛陀的圣人,死后的灵骨被孔雀王制作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被送到全天下供奉。

不知道孔雀王对这个圣人有多么大的仇恨,要挫骨扬灰,分散成千万份,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掩埋!

须知伍子胥死后,吴王夫差也不过把他分尸几处。大秦商鞅犯法,也不过是五马分尸而已,什么仇什么怨,要把圣人分尸千万份呢?

远航的船队沿着海岸线的边缘,一直来到了传说中的天竺的南端。

这一处的海岸线那真是岸崖高峻,就没有什么适合停船和展开交易的地方。靠近大陆的风浪很大,波涛在礁石和悬崖上撞击,看起来极为凶险。相当长的海岸线上,都找不到适合停船的港口。

和大秦的海岸不同,大秦地势西高东低,靠海的地方大多数地势比较平坦,有很多缓坡的海滩,也容易看到海岸上的定居点。

甚至从大秦一路向西,很多岛屿的海岸都相当平坦,只有天竺南部真是岸崖高峻。坐拥漫长的海岸,但是来自海上的商贸却很难与内地的大陆进行沟通交流。真是十分恶劣。

探险船只和天竺的一些村落进行了相当克制的接触,掌握到的情况是,整个天竺幅员辽阔,有很多邦国,人口众多而稠密。天竺有一些非常有野心和才干的君王,孔雀王就是其中之一,孔雀王一生大肆扩张,几乎一统整个大陆。但是孔雀王死后,国家也分崩离析,再次陷入混乱之中。

宗教在天竺有特别的地位。天竺不是一个奴隶盛行的国家,整个天竺的人分为四类——专注宗教生活的婆罗门、国王和武士阶层的刹帝利、自由民的吠舍和作为仆役阶层的首陀罗。

和大秦学而优则仕、斩首为功靠战功来夺得爵位的社会构成不同。在天竺,每个人的阶层是生来注定的,你的父母是婆罗门,子女们就会是婆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