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3章 洞见千里的天子(1 / 2)

深居在未央宫的皇帝,本质上是个人形图章。

皇帝的职责,是给丞相呈上来的奏报和文件盖章。经过皇帝盖章,就可以成为帝国正式文件下发天下。

通常,皇帝不需要亲自去撰写旨意、法令、政令。所有一切都由群臣讨论,由臣下撰写,皇帝只需要阅读判断,自己同意喜欢的就批准。自己不喜欢不同意的就留中不发。自己反对的就批驳踢回去。

扶苏对在自己身边参研政事的弘毅说:“做皇帝是天下最容易的事情。”

弘毅也只好拱手称是。

赢弘毅知道皇帝的两个秘密。

一个秘密,就是皇帝用“矛盾”的笔名,一直在给长城大学学报投稿,这些论文主要是对大秦的法律和政令进行研究和评价,对有些正在执行的政令,矛盾先生甚至有所批判。

这些论文也不都能正常发表。基本上,过稿率能有七成左右,对一个学者来说,如此高产的论文,在长城大学七成的发表率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这是皇帝为数不多的私人爱好。

皇帝一言一行,都被天下关注。所以在朝廷之上,皇帝不能妄动妄言,做一个木雕泥塑,才能做一个好皇帝。

当你如木雕泥塑,没有表情没有倾向,才不会被臣下揣测,才不有臣下靠着猜测来的消息,用皇帝的名义任意妄为。

弘毅觉得,这种生活好艰难。

其实扶苏也觉得这种生活好没意思。

所以扶苏会在宫中启动自己喜欢的研究。对大秦律法进行解读、评价。对大秦的政令进行评价。

有些律法和政令,是臣下呈上来,而自己内心其实并不能同意的。只是因为丞相府坚持、大多数朝臣坚持,自己又无法三言两语说服臣下,勉强捏着鼻子也要签署的。

扶苏就用写论文的方法去进行分析评价,用这种方法暗自蛐蛐这些臣属。

弘毅觉得父皇这种行为很是分裂。其实扶苏也觉得自己很是分裂。只是被困深宫,不能表达自己的喜怒与意见,只好用这种方式消遣这无尽的岁月。

由于“矛盾”先生的行文专业,洞见深刻,独具见解,这些论文也得到了长城大学学报编委会的一致认可,这才能经常发表。

当然,由于这些论文有时候会直指某个衙门,也会被有关部门上门去学报,要了解这个作者的身份。但是学报以“学术自由”的理由,把这些上门兴师问罪的人都怼了回去。公孙尼子是当今的学术大家,皇帝亲自认可的大秦学术百人之一,自然有这个底气。

皇帝另外一个隐秘的爱好,是打磨玻璃。

这个爱好来的很奇怪。

皇帝喜欢将透明的玻璃研磨的极其光滑,并且曾经通过三棱柱发现光线的散射现象和折射。虽然弘毅相信,这个散射现象和折射现象的最先发现者乃是自己的师傅巩侯。但是不影响父皇对玻璃和光线的关系有更多深入的研究。

皇帝用镜子、玻璃块、不同曲率的玻璃透镜进行实验,总结了一些关于光线的规律。这些现象总结为《光学初探》,已经几易其稿,和巩侯、欧冶子渊等人进行交流,最近应该已经临近定稿了。

赢弘毅觉得,父皇未必对光学现象有多么强大的热爱,只不过打磨玻璃片是一种能让人特别沉下心去、特别能忘记世间俗事的工作,很多人都喜欢做一点手工活儿才能稳定内心,比如蒙铠,就会靠着打毛衣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大秦,打毛衣一般是女人的活计,二十多岁百战余生的中级军官蒙铠,平时最大的爱好是打毛衣,这谁信?

皇帝最近的兴趣是,根据光的折射的原理,在研究透镜,并且根据绘图推算,说透镜组合以后,能够放大物象,或者把远方的物体拉到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