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诚那个惫懒的性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如果能辞去皇家教习的职责,他心中绝不会有什么负担。
蒙恬是大秦的定盘星。
当蒙恬和赵芃在赶往长安的时候,来自巩邑的一个长长的车队也已经靠近了长安。
在长安城南城墙外,这支队伍停下脚步,按照京兆尹的安排划定了位置,开始搭起营帐,将来自长安的各种设备组装起来。
巩邑的工匠们用钢骨架、木板、帆布等等快速搭建起巨大的站台。大到拖拉机、发电机、火车模型、橡胶船、住宅模型,小到琉璃珠、景泰蓝首饰、食品罐头等等,济济一堂。
李灵亲自指挥营地搭建,甚至还在渭河岸上包下了整整一个码头,从巩邑来的商船就停在那里。
展会上,巩邑带来的一切东西都是可以卖的,明码实价。
哪一样卖空,李灵就会立即给巩邑发电报,让巩邑立刻补货。
来自天下的上万名精英!来长安凑热闹的关中富户和豪门,整个长安数十万百姓!这就是最好的展场!
李灵早已经决定,这次来长安讲学,运送这些代表巩邑科技的设备过来,巩邑不但不会损失运输费,反倒要大大赚上一笔!
最中心是一个高台,高台上有一块黑板和一张讲台。讲台上还有麦克风。当人在麦克风前说话的时候,声音就可以覆盖整个营地。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这里会有60场演讲,来自巩邑的各个学科领袖,工坊里的杰出工程师,甚至是商行的掌柜,都有可能登台演讲,发布最新的消息。
讲台之下,是用帆布和木柱连接制作的马扎,足足有三百个之多。没有马扎的人,可以在草蒲团上席地而坐。
别的学者,都是遵循典客的指导,在朝廷设定的场地登台讲课,巩邑是自己准备了一个会场。面对这个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
大秦学术大会以皇帝指定的商山四老、公孙尼子和张诚的三堂课为开端,三堂课讲完,整个学术大会就正式开始,而在接下来的三十天里,在长安咸阳有数十个会场,无数学者会轮番登场,开启这一场学术盛宴。
皇帝的计划,是前三堂课程在未央宫进行。
张诚提出,自己的课程需要使用一些教学道具来展示学科内容,自己的课还是放在南城外巩邑的会场进行吧。皇帝倒是允诺了这一请求,大部分朝臣觉得张诚这就叫自己示弱,都不敢在未央宫展示自己的学问,明显是对商山四老甘拜下风。
了解张诚的人不会这样想。韩信就专门去巩邑的营地进行了一番检查,确定巩邑的展品不会泄露军方的机密,才放下心来。
对朝廷上所谓学术之争,韩信觉得那就是扯淡。口舌要是有用,还要兵家做什么?至于说来自山里的隐士想和张诚比学问高低?
韩信看看巩邑营地里的一台蒸汽机。
这东西会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在张村流传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
那些书生们每天活动嘴皮子,能烧开一杯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