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人的饮食习惯丰富多彩,注重食物的品质,口味。
海城人偏爱本帮菜,讲究原汁原味,咸淡适中,口味清淡又不失鲜美,红烧肉、清炒河虾仁、八宝鸭。
早餐尤为讲究,小笼包、生煎、油条、豆浆。
按照海城的食俗,冷盘要有白斩鸡、酱鸭、酱牛肉、熏鱼、皮蛋、油爆虾、海蜇皮(或海蜇头)、猪肚、辣白菜、糖醋小排、白切羊肉,百叶包肉,俗称“铺盖”,出锅后改刀装盆,宜酒宜饭。
在海城方言中,虾仁与“欢迎”谐音,讨个好口彩,椒盐排骨、蚝油牛肉、芙蓉鸡片、糟溜鱼片、酱爆腰花、茄汁明虾、芹菜炒鱿鱼、八宝鸭、走油蹄髈……
冬笋蹋棵菜,在海城方言中有“脱苦”的寓意,大家举筷子时会心一笑。
最后必须上一条鱼,而且是全鱼,取“有头有尾”之意,清蒸或糖醋。
黄澄澄的蛋饺叫金元宝,象牙色的白菜心和亮晶晶的粉丝俗称银线。
年糕,“年年高升”“步步登高”。
立夏尝三鲜”,“三鲜”分为地三鲜、树三鲜和水三鲜,蚕豆、蒜苗、苋菜等地三鲜鲜嫩爽口。樱桃、枇杷、杏子等树三鲜果香四溢。鲥鱼、刀鱼、河虾等水三鲜更是鲜味十足。
当然,这些都是听人家说的,赵玉梅自己没有这手艺,用古话来说,对于做菜这件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望油兴叹。
买回来的菜该洗就洗该切就切,到点就冲一大茶缸子的奶粉,一勺2勺十勺,淮序和淮舟都6岁的大孩子了还是喜欢和
就是剩下的淮南和淮西也一样,晚上睡觉前也是照着3勺子下去。
江文和江秀兄妹俩快30的人了也一样,一口也少喝不了,哪来这么多奶粉票,不知道是不是侄媳妇把单位那么多奶粉票都扣下了。
肉蛋奶一样也少不了,每天早上得一人吃一个水煮蛋,中午晚上的炒菜总想着吃鲜猪肉,没有鲜猪肉就喊着要吃鸡肉,要吃鱼肉。
一天的饭菜标准都赶上家里过年一大家子做的菜了,问题是365天才过一次年,人家的日子和天天过年一样了。
还有这炉子,放煤,放炭也罢了,居然能直接点火用气了。
还有这几天,侄子带着淮南淮西把家里所有的铁管铁片都卸了,说是要换新的,说什么旧铁管里面锈迹斑斑,不如换新的,而且还要干什么,每个屋都安暖气片,钱多的烧手了不成,2楼通了就行了,到时候让淮南和淮西搬下来2楼住就是了。
想想以前家里一铺炕上睡多少人,祖孙四五代人都能住的下,进城了,淮序和淮舟都是一样的,小哥俩自己住一套。
淮之和淮书也一样,也是侄女婿不在,在的时候也是一样分房睡的,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怎么当初就不知道把家里孩子送城里去让孩子多喝点墨水,自己也就不用跟着外人享受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