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七百三十三章 不用他的技术,我们也能搞成!(2 / 2)

张志高目光扫视一圈,“好了,大家没什么问题的话,今天先到这里,下来按照刚才确定好的细节推进。”

这时,张志高左侧,一位五十来岁模样的老教授停顿一下,缓缓道:“京都材料研究所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监测系统,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我建议,我们借着这次机会,讨论一下要不要用这种技术。”

其他人显然也知道这事儿。

老教授提出来之后,一个年轻的研究员就率先道:

“飞特斯拉级的监测系统,可以探测到纳米级局部畸变,甚至可以实时捕捉磁场线0.1毫米级微观变化,对于我们突破磁场控制的精度有重要意义啊。”

“但量子传感方面的研究,国内国际都没啥进展,材料研究所那边公布的数据还有待考证。”

年轻人对面,戴眼镜的中年提出自己想法。

“应该没问题吧,我听杨方旭院士已经亲自去求证过来了,回去之后赞不绝口。”

“问题是,那套系统真的合适我们这边吗?”

大家三言两语地着。

“我两句吧。”

张志高挥了挥手,等现场的人安静之后,才开口道:“检测系统需要满足强场耐受性、抗辐照能力、成本可控三大前提。”

“我们装置已经定型传统磁探针系统,现在需要停机,并且风险比较高,我就一点,量子传感器需要部署在真空室内,安装新系统的空间受限。”

他发自内心地不想使用什么量子传感磁场监测系统的。

前段时间才刁难对方,现在又过去求合作。

这不是献出了自己的膝盖吗。

监测系统而已,大不了他在去上面要点钱来,慢慢升级。

“最重要的,刚才老余也提到过,京都材料研究所目前并没有完整的实验装置,也就是抗辐照能力全部都基于模拟,未验证在聚变堆千秒级辐照下的稳定性。”

张志高微微一顿,给这事情定下调子,沉声道:“我个人更倾向于维持现有成熟监测系统,或者,在现有系统上进行升级改造。”

邵一林有些无奈。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上个月,张教授开会的时候还多次强调,作为科研人员,在搞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开拓思维,大胆创新,敢打敢拼,在装置改造的过程中不要拘泥于现在系统,大胆尝试。

现在又不能冒进

话都让您了。

您这是不是有点双标了。

“我没意见。”

“嗯,我同意张院士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张院士和京都材料研究所不对付,在前些日子的夏国欧洲研讨会上还发生过摩擦。以张院士的脾气,现在是不可能下脸面去买专利的。

其次,张志高的几条理由,也的确是事实。

对于环流三号(HL-2M)这样的大型装置而言,改造可不简单,可以牵一发动全身。

许青舟的检测系统从数据上来看比现在传统的检测系统先进一代,但毕竟没有真正运用过,耗费巨资进行改造,万一运行的时候真出个什么情况,损失惨重。

不过,这事情也得分两面来。

托卡马克技术本来就每年都在进步,即便不使用许青舟的技术,也得做升级,改造成本算起来,不一定会低。

具体就看话事人怎么选择了,没有绝对的对错。

而目前的情况是,他们这边的项目负责人不想用那边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