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七百二十八章 科学的意义,在于未来(2 / 2)

“一年前,我会以为这是个梦想,但现在这个梦近在咫尺。”

克林格耸耸肩,道:“好吧,其实我想的是,米国那边最近也会有大动作,你知道的,后了一年,他们需要把世界的视线拉回到米国。”

“希望他们顺利吧。”许青舟笑着。

“你似乎并不惊讶。”

“他们不是一向如此吗。”

克林格笑了笑,米国人确实很自傲,道:“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10年内不定就能看到人造太阳的诞生。”

此前,最早的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地时间都已经到10年以后。

“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夏国。

张志高打开手机,当看到消息推送时,皱了皱眉,又是诺奖的消息。

朋友圈,都有许多老友在转发许青舟的新闻。

诺奖典礼最受人瞩目的,当然要数许青舟。

24岁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还是独享,并不是和其他人分享奖项。

因此,这几天耳边全都是有关许青舟的消息,什么搭乘飞机前往瑞典,有什么到达。

“许青舟”

张志高叹了口气,好吧,虽然和许青舟不对付,但有时候真的得一句,这子太牛逼了。

数学,物理,几乎都做到了极致。

“现在,竞争的是可控核聚变.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优势的。”

在国内,需要关注的对手,东方超环。

以前受限于技术,他们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院算是技术互补关系,但如今可不一样,大家不仅追求点火实验,还追求平稳运行。

通俗点,在巩固自己的优势的同时,又在努力开发对手的技术,以求独立完成聚变实验,掌握工程堆的主动权。

至于其他的.

在他看来都是打闹,那些商业公司搞的声音实验,不过是噱头而已。

许青舟那边的话,消息不多,但才一年不到的时间,总不能搞出什么花来吧。

张志高不再理会许青舟的消息,思绪回到自己专注的领域,“欧洲那边速度很快,需要注意,日韩只会跟在米国后面,构不成啥威胁。”

“然后就是米国.不得不防。”

“我们必须加快速度,推进聚变三乘积的实验,占领技术高地。”

诺奖历史中,仅2位夏国籍得主。因为,客观上被赋予国家象征意义。

国内媒体早就开始铺天盖地宣传起来,全程直播了许青舟颁奖典礼,即使是大半夜了,国内的互联网平台上也热闹非凡。

“全程中文演讲啊。”

“看到那些外国人听不懂又努力听的样子,表示很开心。”

“颁奖典礼的时候,许青舟和宋瑶是在牵手吧。”

“嗑死我了!”

“眼神都拉丝了。”

“这俩人的颜值,放在娱乐圈肯定大爆!”

“可别,别拿娱乐圈来碰瓷科学家,在许神这样的诺奖大佬面前,那些什么狗屁鲜肉算什么东西。”

“靠,我怀疑这俩人在演偶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