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轻敌,先不固态电池发展迅猛,牛津,马普研究所,剑桥,MIT都有相关的锂枝晶项目,这些都是一等一的对手。”
赵升文在一旁。
“咳~我也就是稍微感慨感慨。”
龚云飞话多,但也知道这个道理,虽然现在看到了解决锂枝晶的希望,但八字还没有一撇呢,万一中途冒出个程咬金.
“王伟,刘冬凌,贺风遥,你们仨留下。”
赵升文招呼枝晶组的三个骨干留下开会,具体的工作还得他这边安排下去。
大家行动迅速。
各组立刻行动起来,干得热火朝天。
隔穿梭效应组坐不住了,郑旭立即召集大家开会,确认进度。
会议室内,三个人坐着,短发女生低着头,正在做计算,而另外两个青年则是在低声话。
组长项伯约嘀咕:“隔那群人跟打鸡血一样,咋的了?”
“发现了一种对锂枝晶有用的新材料,量子点复合材料,正在做方案。”
邱晨佑。
项伯约表情古怪地:“量子点复合材料,这玩意好冷门的东西啊。”
目前,量子点复合材料确实比较冷门,但从23年开始,和它相关的开题报告就开始激增。
在未来几年,官方的文件里边都会指出,明确指出量子点复合材料在光学存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且已成为“下一代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
“这可是许教授亲自牵头做的,我觉得很有希望,而且也不算偏,剑桥那边就有个实验室在搞这东西。”
邱晨佑笑了笑,:“咱们一搞,不就是热门且前沿的研究领域了吗。”
科学界也存在跟风的现象,某些欠缺实力的实验室需要找大佬站台,媒体报道等等才能制造研究热点。
但对于真正的大佬而言,他们研究的方向绝对是不少课题组的首选,因此一旦把他们的研究方向暴露出来,肯定会成为热门。
许教授,可是准诺贝尔奖级别的学者。
没错,虽然距离诺奖公布还有6个月时间,但网上已经在预测提名的名单,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名单里边,肯定有许青舟。
至于能不能得奖,那就看组委会了。
毕竟,诺贝尔奖是有延时性质的。
“这咱们是不是也得加点班了。”
项伯约莫名有点着急。
邱晨佑沉声:“老郑叫我们过来,估计也是这事儿。”
“看来大家都知道锂枝晶组的事情了。”
郑旭拿着文件走进来,在门口的时候已经听到俩人的谈话了。
他坐下,“我们先开个碰头会,大家群策群力,想办法给项目提个速。”
“我提议,请数学组的帮忙,把筛选模型再优化一下,提高效率。”
“要不,我们直接把模型给许教授?整个所里,谁有他懂数学”
“嗯,好主意。”
“.”
“别的不,我只希望,静璇,你们组,这周内必须完成碳纳米管阵列的测试。另外,晨佑,你们也得把金属单原子催化碳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