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停这儿吧。”安厂长知道是开不进去了。
一行人下了车。
“从村口到那个小山村有两里路的样子。”安厂长一边走一边介绍:“这条路两旁都是庄稼地,如果要占用一部分可能有难度。”
土地下放到手中才几年啊,土地就是命根子田边土角都争得尿流更何况是要占那么宽。
“先看看。”李新月不觉得有多难的,不外乎就是一个钱字。
如果真要在这边干,占了地的人家给个进厂的名额不就解决了吗?
当然,遇上说不通的人家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真有也就断了。
有些人也真的惹不起,今天拦路明天堵车的,到时候你又怎么做?
所以,还是要看民意如何。
她可不想和民意过不去。
特别是有刁民的地方。
比如那个万八,白纸黑字都写得好好的,得,人家反悔了,你还能怎么着?
所以啊,讲道理的才是好
地方。
安厂长一边走一边讲,走到了燕子山山脚下。
“这是一个丘陵地带,这个小山坡的泥我看过,都不错。”
苏平安也弯下腰抓了一把泥土出来捏了捏,看了看,然后点头。
“搞得你像行家一样。”李新月笑他。
“新月,你还别说,平安也是去部队了,如果没去,他很适合做这一行。”安厂长对他的评价却很高。
这倒让李新月对他刮目相看了,真不想到还是多面手。
“我呢,属于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苏平安道:“既然要干,就全力以赴,不懂的我就问,不知道的我,我坚信办法比困难多。”
“年轻人就是要这样,有闯劲儿,有干劲儿。”安厂长很是喜欢他:“当年你在厂里的时候,看你说不出话,我这心啊,心疼了好久。”
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啊,怎么就是个哑巴。
“好在老天有眼让你治好了嗓子。”安厂长道:“让苏教授头脑也清醒找回了自己,真正是太好了。”
更好的是,老碗厂这个厂在他们的手中起死回升,自己也在热爱的岗位上名利双收。
这么多年了一直在想,当初自己决定留下苏敬林做工真是太明智了。
人与人之间是
相互成全的,他成全了苏敬林,苏敬林最后也给了他意外惊喜。
“亲家?”一个五六十岁的老汉扛了把锄头:“当真是亲家,你这是?”
“亲家挖什么?”
“我挖点地准备种土豆。”
“亲家,借用一下你的锄头。”
老汉连忙将锄头递过去。
安厂长在路边用力挖了一下,拿出来的泥递给了苏平安。
李新月也伸手去接过来。
“这泥是红粘土很不错。”
“亲家?”老汉知道这位亲家是陶罐厂的人,他跑到这里来看泥土是为了哪样?
“亲家,你们的村长是谁?”
“村长姓周长青,出门打工去了,要腊月底才回来。”
这村长还怎么当?
村里有什么事儿谁处理?
“都是由村里的几个人商量着办。”老汉道:“他家情况不一样,我们都能理解。”
安厂长的亲家叫周长年,这里周姓人家占了一大半。
据他介绍,周村长家里有点倒霉,上半年老娘得了重病送去医院抢救,花了一大笔钱人财两空;没出三个月,老婆又病了又抢救,这次抢救的钱都是借的了,治疗回来的结果是瘫了。最为关键的是,他有一个儿子考上了大学,一个女儿上高中,太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