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教授表示没意见。
只要不怕自己这个老头子打扰,不嫌弃,他是哪儿都能过日子的。
“您是贵客,请都请不来的。”王大雨也学会说客套话了:“您能来,我们家蓬壁生辉。”
刚到家门口,王春香夫妻又迎了过来。
整个王家人,除了徐美兰和张丽丽以及王浩的新媳妇韩微外,他都是熟人,自然也就倍感亲切了。
“老姐姐,我来打扰您了,给您拜个年。”对王老太,余教授是敬重的。
这老太太七十三岁了,身子骨比自己硬朗,说起来都惭愧啊。
“好,也给你拜年了。”王老太笑得合不拢嘴:“咱们家越来越好了,连大教授都上门做客了,真好真
好。”
王老太的想法就是,大教授是文化人,能和自己这乡下人谈到一起,说明自己家不差。
用别人来抬自己的身份,李新月也算是服气了。
“老姐姐啊,您还别说,这大教授还不止我一个。”余教授记得苏敬林说过,他落难的时候就是被李新月捡回王家村的:“老苏就是遇上了新月那孩子,遇上了你们家,他才有幸能找回自己。”
“噢,你是说苏教授啊。”王老太想起来了:“那也是一种缘份,是新月那孩子的福份。我们家能有今日,也是因为他的照顾。”
当下,王老太和余教授就说起了自己家的发家史。
说什么苏敬林去承包下老碗厂的事,又办了砖厂,还在市里办了装修公司,让自己家两个儿子招人去做工,每年都要赚几千块钱回来。
“余教授,你看,这两幢小洋楼就是有了苏教授的帮衬下才修好的。”王老太道:“是他改变了我们王家的命运。”
甚至改变了很多王家村人的命运。
村里有几户人家因为和王大雨闹得不愉快,之后就没跟着干了。
事实证明呢,他们混得可不太好。
有去南方打工的,写信回来说今年就不回家过年了,一来一去车
费钱都要花费不少,不如节约点明年再回;有的人倒是回来了,却是没挣到钱。
在工厂里上班,加班加点的也就一个月也就只挣一两百。
而在装修公司建筑公司做工的人,一个月最高工资算下来差不多有五六百了,这在十里八乡都算是高收入了。
村里人越发看重王大雨兄弟,人前人后居然喊他王总。
儿子有能干,老太太脸上也有光。
“是啊,能干,真是能干。”余教授却在想,王老太和老苏说的话有出入啊。
王老太说是苏敬林帮了王家人,而苏敬林从头到尾都说是因为王家人关照他才有今日。
不行,回头一定要好好问问老苏。
“开饭了,准备开年饭喽。”王宇从厨房里跳了出来:“余教授,今天我妈和我大娘我大姑做了好多好吃的菜,我们可以打个饱牙祭。”
在砖厂的时候,他们叫吃肉为打牙祭,余教授也学着了。
“那我真是有口福了。”余教授自然很欢喜。
热热闹闹的过个欢乐年。
当大家举杯相贺的时候,余教授鼻子一酸,赶紧端了米酒仰头喝了一口,两滴清泪就滴落在了酒里面。
因为,他过年从来是孤孤单单一个人,压根儿就没有这种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