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无数上榜的上清门人……桩桩件件,岂是轻易能够忘却?
虽时过境迁,但有些伤痕,终究是刻在了道统血脉之中。
更何况,上清一脉门人,多为异类生灵修行得道。
方才南极长生大帝在辩解时,那句“妖性难驯”、“防患于未然”,
落在无当圣母及其上清弟子耳中,何尝不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与轻蔑?
那被神霄玉府剿灭的“积善精灵”中,未必没有与上清门人沾亲带故者。
如今,南极长生大帝东窗事发,证据确凿,正是玉清一脉难得遇到的窘迫时刻。
若是依着往日恩怨,即便落井下石,也属情理之中。
只是如今三教既已归一,便同属道门。
内部纵有龃龉,亦是道门内部之事。
如今西方佛老在此,玉帝意欲借势,
若上清一脉此刻因旧怨而附和外人,打压玉清,岂非自毁长城,让道门整体利益受损?
让西方看了笑话?
让玉帝得以更轻易地分化瓦解道门在天庭的势力?
无当圣母此刻的沉默,相当于将决定权交于太清和玉清,
对于玉清一脉来说,这已是所能做出的最大程度的“支持”了。
太清玄都师与玉清广成子则出列表态,广成子言辞恳切:
“陛下,南极大帝纵有过失,然其镇守南极,梳理生机,于三界有大功德。且此事或确系下属瞒蔽,恳请陛下念在其往日功绩,小惩大诫,令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玄都师亦微微颔首,显然道门直接力保。
而西席之上,弥勒依旧笑呵呵,但话语却毫不含糊:
“阿弥陀佛。申天君所言在理,天条森严,岂容轻犯?若高位者犯罪不究,则法度崩坏矣。”
大势至菩萨亦宝相庄严地附和:
“妙乐帝君所言极是,公正无私,方为天道。”
此时,天庭中众多异类修行得道的神官,
纷纷出言,情绪激动:
“请陛下严惩!昔日我族多少积善精灵,枉死在神霄玉府‘降妖’之名下!”
人族出身的仙官出言道:“若不严办,何以告慰那些被抽取元气、根基尽毁的孩童?”
玉帝暗中拉拢扶持以及神霄玉府打压的神官则出言道:
“天庭法度,当一视同仁!”
殿内顿时议论纷纷,支持严惩与主张宽宥的声音交织,众仙神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道门力保之声,佛门问责之音,异类仙官的愤懑之语,以及中立者的和稀泥之辞混杂在一起,
原本庄严肃穆的凌霄宝殿,竟渐渐有了几分市井喧嚣之感,仙家气度荡然无存。
端坐于九龙宝座之上的玉帝,面色愈发阴沉。
其冷眼旁观着这场纷争,眼见火候已足,
若再任其发展,不仅无法达成目的,反而会损及天庭威严。
“够了!”
终于,一声蕴含着无上帝威的沉喝骤然响起,清晰地压过了所有的嘈杂!
整个凌霄宝殿瞬间万籁俱寂!
所有仙神,无论此前情绪如何激动,此刻皆感到一股源自天道、无可抗拒的威严笼罩全身,
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纷纷垂首躬身,不敢再发一言。
玉帝目光扫过噤若寒蝉的众仙,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
“凌霄殿内!如此喧哗吵闹,成何体统?!”
一声质问,让众仙头颅垂得更低。
最后,玉帝的目光再次投向如来佛祖。
“不知道友,对此事有何高见?。”
如来双手合十,心领神会,面露“为难”之色:
“阿弥陀佛。此乃天庭内务,贫僧方外之人,实不便置喙。”
玉帝却道:
“正因道友超脱物外,无有私心,朕才更想听听道友的公断。唯有绝对公正之言,方能服众。”
如来沉吟片刻,终是缓缓开口,声音恢弘而慈悲,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善哉。我佛门讲求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一切众生,皆在因果之中。南极长生大帝所行诸事,种恶因于前,今恶果显现,此乃天道循环。若居高位而德不配位,行恶法而乱纲常,便是逆天而行,终将招致更大灾祸。为三界众生计,为天庭法度计,为消弭恶业、平息怨气计……贫僧以为,申天君与诸位仙家所言,合乎天道至理。南极长生大帝……确已不宜再居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