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卿,朕看太子之言颇为合适,这件事,交给你,朕也放心。”周帝淡淡道了一句,顺着周泰的话,便把任务推到了吴开头上。
吴开面色微苦,也心知皇帝开口,自己不好推脱了,但也不敢直接答应,免得落下个结党营私的罪名,哪怕真的结党,也不能在皇帝面前这般明目张胆。
旋即吴开惨淡一笑,话音中带着些许苦涩:“老臣虽执掌国子监数年,但却终究只是些许师生情谊,并非其人等的主官,此事,老臣也只能尽力而为···”
周泰言道:“吴大人不必自谦,那些已然考取功名,在朝为官的,并不需去惊动,可还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们,还不是您老一句话的事。”
吴开轻叹一声,也只得应下:“太子放心,下官必定竭尽全力,好歹也是为官一任,确实有几名相熟的学子。”
周泰闻言,满意一笑,倒不是他想针对吴开,只是为了探一探这位礼部尚书的虚实而已。
周泰想看看,这老家伙如今在国子监,还能动用几分权柄!
毕竟大周的国子监,与历史上的明清之际并不相同,并非独立的教育机构,而是如唐朝时期一般,隶属于礼部门下,其主官国子监祭酒,只是位列三品,乃是吴开的直隶下属。
可这事情乃是绝密,今日御书房内的事情,这种种谋划,到了吴开的耳朵里,也就到此为止了,绝对不能再让外人知道。
所以吴开如今想要找人,必须得绕开现在国子监祭酒,到时候效果如何,便可分辨出,吴开隐藏在朝堂背后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周泰笑了笑,点头应道:“呵呵,那就劳烦吴大人费心了。”
丞相见事情再没有回转余地,也能悻悻地闭嘴,倒是乐得看周泰与吴开之间的较量,目光带着嘲弄地看向吴开,暗道让你坏老子好事,现在可知道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哼哼,这太子可没领你情啊!
中书令则是神色淡淡的旁观着,吴开也不是跟他一派的,自然不会多事维护吴开,今日能让老对头丞相吃瘪,中书令已经十分满意,不愿再生事端。
如何选择公主的事情,就在周泰的妙计之下,几人勉强的达成了共识。
接下来的时间,周帝领着三位大臣详细地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由哪些人透出皇帝曾与民间女子一夜风流留下了子嗣,又由哪些人出面带头请皇上迎回皇子皇孙,一一定计。
最后便是由吴开牵头,让国子监的大学士们出面歌颂赞美皇帝,给这一件风流韵事洗地,而周帝出面册封公主和其母亲,下令公主与吐蕃和亲。
一应事宜,肯定不适合让几位大佬亲自出面解决,那就要用到他们的人脉和党羽,几人也都是人精,自不会太过暴露朝中党羽的存在,所以提名之人,皆是在朝堂上始终支持自己之人。
周帝不屑于丞相和中书令的小心思,有暗卫在,他们还真当自己不知道他们各自的势力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