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一般人,对这样的安排肯定是抵触的,官场中做事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什么错误都没有犯,不但如此,我还是有功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升级都说不过去的,要是再降职位,换成了你,你会怎么样?
肯定是不接受的,从心里也是抵触的。
韩景现在面对的情况表面上是不尽人意,实际上并非如此,你想想看,这么大的领导亲自接见韩景,那意味着什么?
明人眼睛都是能看出来的,韩景当然也是知道,那是在考察考察自己,是不是具备了某方面的能力,当然了,这些事情不会说出来的,也不会有暗示性的提醒,主要是靠自己的悟性了。
想想也是,这事情肯定是不能明明白白的说出来,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领导和韩景的闭门谈话,足足有两个小时,这样的情况真是少有的,两个小时后,韩景才匆匆的走了出来,又匆匆的离开了党校,当天就匆匆返回了甘西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韩景并不是不想着多呆些时间,而是现实不允许,时间不允许,所以说,只能牺牲自己的家庭去顾全大局了,这就是所谓的舍小家顾大家。
古人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古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并且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与古人相比,我们不知道要比古人聪明多少倍,怎么能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呢?
回到甘西省后,韩景马上找来了常务副省长常青和政法委书记戴运来,这两个人可是自己的铁杆,自己阵营中的核心人员。
在自己走之前,要把事情安排好,不能让自己的计划半途而废,要知道那也是花费了自己许多心血才做出来的,不光有自己的心血,也有其他人的功劳,所以说,不能中断发展经济的规划。
韩景倒不是害怕后来者搅局,因为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离开,也不是被撸了职务,只要是官场的人,大概都会明白是怎么回事的。
机会并不是只属于韩景一个人,对像常青这样的有能力的人,也是一个机会,如果韩景在适当的时候提出来一点要求和条件,上面的领导也不会置之不理的,再说了这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大局着想。
韩景找常青和戴运来谈话,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有个思想准备,也是让他们知道,跟着自己是不会差的。
有十分功劳,拿出来八分给自己的周围人,那也是明智之举,有的领导很自私,有了功劳全部占为己有,有了责任就甩锅他人,这样的领导,是走不远的,也不可能走远的。其最终的结局也是可以想象的,凄惨或者是孤独。
韩景这样的做法,在官场中也是少之又少,谁愿意将自己的功劳分给别人?就是愿意分给别人,也不可能拿出来一多半的。
韩景之所以与众不同,那也是有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他周围的人都愿意跟着他?为什么在艰难的时候也有人愿意帮助他?这些都是有原因的。
常青和戴运来两人知道韩景不久之后就要离开了,两个人虽然跟着韩景,但是,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他们知道韩景在京城的一些事情,被陈百祥邀请加入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哲学研究院的事情,那也就意味着进入最高智囊团,能进入这样的团队,以后仕途升迁之路还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