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襄王便是谥号,秦始皇登基之时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号制度,若再追尊其父便与此相违背。秦始皇自称始皇帝,强调其自身才是至高无上的君主,登基之后也一直沿用庄襄王对其祭祀。
此等讹传,想来是有些人以今揆古,以为前朝制度与本朝一样。”
遥渺渺捏着糖刀毛茸茸的耳朵,状似随意道:“秦始皇登基之时就废除了谥号,那么是什么时候开始恢复谥号的呢?”
“谥号乃是周礼,我朝以暴秦为戒,故复周礼。”
霍光为人机警细致,遥渺渺借摸糖刀垂眸以免被霍光察觉自己的神态。
她曾经在《史记》中看到过赵姬谥帝太后,这才有了之前说刘彻又骗她,现在想来,确实如刘彻所说,又骗她的是儒家。
霍光说秦始皇追尊庄襄王应该是讹传,但遥渺渺却觉得应该是儒家有意为之。
后世对赵姬的黄谣或口诛笔伐,或津津乐道,却极少有人提及赵姬曾经摄政,甚至连《史记》都对赵姬摄政一事只字不提,反倒是写嫪毐的权力有一句“事无小大皆决于毐”,使人觉得赵姬不过是嫪毐的附庸。
对赵姬的贬低还出现在以秦始皇追尊“太上皇”而没有尊“皇太后”为例,证明秦始皇因赵姬淫邪而非常厌恶赵姬,因此嫪毐之乱后迎回赵姬只是秦始皇的政治作秀。
一旦分离开真假的信息,那么就会发现,讹传秦始皇追尊“太上皇”更像是为了压制赵姬“帝太后”这个尊号,就像父权叙事体系在将女娲改成“女”姓男神失败之后,又造出伏羲试图压制女娲的至高无上。
秦王可以叫吕不韦为仲父,至高无上的秦始皇可以尊庄襄王为太上皇,但嬴政绝不可以在还是秦王的时候尊赵姬为帝太后。
帝这样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号怎么可以让一个女人先用呢!
始皇帝怎么可以曾经被母权庇护和摄政?
这是父权叙事所不能容忍的,所以父权叙事体系刻意抹杀赵姬摄政,打压淡化帝太后称号,造谣污蔑赵姬,给予后世女子以警戒——这就是女人染指权力的下场!
原来女冠男戴,男罪女背,不能抹杀女子的存在,就用黄谣掩盖她的功绩,从古至今早已被父权叙事体系沿用了至少二千年。
曾经女子无才辨是德,后来变成了女子无才便是德,可当现代女子开始寻找自我价值的时候,男人却开始提倡不要让女子读书。
女子无才便是德,未必是无意的讹传,更像是有意的篡改,使之成为压制女子的规训工具。
当女子有才学,能分辨是非真假,定然会影响父权体系编织利于他们的迷局,而这个迷局是为吃女人量身定制的。
考古界一直不欢迎女人,他们美其名曰考古工作太辛苦工资又低不适合女人,可他们真的是觉得太辛苦,还是害怕女人在考古中找到的除了文物,还有未被儒家规训的思想。
想到自己现代那些热爱考古工作的女同学们,遥渺渺不由笑了起来,她想史书再也不会是男人的专利了。
现代人钦佩卫子夫能对汉武帝拔剑,可有没有一种可能,不是卫子夫非常勇敢,而是现代的女人被儒家两千年的规训遮掩,忘掉了女人从来没有天生低男人一等,忘掉了属于人,而不是独属于男人的血性和勇气。
困兽犹斗才应该是正常的,连自杀都敢却不敢反抗,才是儒家反人性规训下的畸形产物。用自己的死来让压迫者后悔,是多么懦弱的自我安慰。
压迫你的人从来都比你还清楚他从你身上榨取了多少利益,因为他是清醒的算计索取,而你可能已被那些儒家伦理纲常所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