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43章 大余丫山(2 / 2)

喝着酸甜的汤,望着脚下的山谷,才发现刚才走过的路像条银链,缠绕在翠绿的山坳里。远处的竹林层层叠叠,风过时掀起绿色的波浪,偶尔露出几座灰瓦白墙的小屋,像是被浪花托着的贝壳。“快看!”朵朵突然指着天空,一只羽毛翠绿的小鸟落在旁边的竹枝上,歪着头打量这群陌生的客人,扑棱棱飞走时,带起一片竹叶飘落下来,刚好落在小颖的手心里。

“小颖,累不累?要不要干妈背你上山?”小柔走到小颖身边轻声问道。

“干妈,不用,我都十岁了,再让你背有点不好意思。”小颖答道。

“那好吧,累了就跟妈妈说,或者跟干妈说,我们轮流背你上去。”小柔依旧不放心小颖的体力。

歇够了继续往上,瀑布一个比一个壮观。有的像匹宽宽的白绸,慢悠悠地铺下来;有的却像被打碎的玉,顺着岩石的缝隙四散飞溅;最奇的是一道“三叠泉”,水流分三段跌下来,每一段都撞出不同的声响,合在一起像支热闹的曲子。

大家在瀑布边的浅滩里踩水,裤脚全湿透了也不管,阿金赶紧把带来的干毛巾铺在石头上,让小孩和老人坐下来歇歇。许峰趁机给大家拍合影,镜头里,十一张笑脸挤在一起,背后是飞瀑流泉,身前是满地阳光。

中午在山上的“九成山舍”吃饭,选了个临崖的包间。窗外就是翻滚的云海,菜端上来时,大家都忍不住先拿出手机拍照。客家酿豆腐是用山里的泉水做的,豆腐嫩得像布丁,咬一口,里面的肉馅混着香菇的香直往喉咙里钻;清蒸石斑鱼是从山溪里捞的,只撒了点姜丝和葱花,鲜得人舌头都要吞下去。阿金的爸爸喝了两盅米酒,脸颊红扑扑地说:“这地方好,菜也好,比城里的大饭店对胃口。”

饭后往灵岩寺走,路上要经过一片万亩竹林。青石板路在竹林里蜿蜒,两旁的竹子密得只能看见一线天。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谁在低声说话。

小颖不知从哪儿学来的,对着竹林喊“喂——”,声音被竹子弹回来,变成好多细碎的回音。妙妙笑着说:“这是竹林在跟你打招呼呢。”走到竹林深处,看见几个工人正在挖春笋,带着泥土的笋尖刚冒出地面,像一群胖娃娃藏在竹叶底下。阿金的妈妈忍不住问:“这笋能吃吗?”工人笑着答:“能啊,景区餐厅里的笋炒肉,就是用这个做的。”

灵岩寺藏在山坳里,红墙灰瓦被翠竹环抱,远远就看见门口的香炉里飘着袅袅青烟。寺里很安静,只有木鱼声和诵经声断断续续地传出来。阿金和小柔带着小颖去拜佛,许峰和妙则在旁边的古柏树下聊天。“你看这棵树,”许峰指着寺门口的老柏,“牌子上写着有八百多年了,比咱们爷爷的爷爷岁数都大。”妙摸着粗糙的树皮,突然觉得刚才爬过的山、看过的瀑布都有了分量——这山里的一草一木,都比人的故事长得多。

从寺里出来,太阳已经偏西。往回走的路上,经过A哆乡村,小颖又被轮胎乐园吸引住了。用旧轮胎做的秋千、滑梯、攀爬架,涂得五颜六色的,小颖在里面疯跑,连平时文静的妙妙儿子都忍不住加入进去。大人们坐在旁边的凉亭里,看着孩子的笑脸,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阿金的爸爸望着远处的山,慢悠悠地说:“以前总觉得旅游要去远方,没想到离家五十公里,就有这么好的地方。”

下山时,夕阳把竹林染成了金色。三部车沿着山路往回开,车厢里渐渐安静下来,小颖累得靠在座椅上睡着了,小脸蛋上还沾着竹林里的泥土。阿金透过后视镜看了看,忽然觉得这一天像场梦——梦里有飞瀑流泉,有竹影婆娑,有孩子们的笑声,还有家人朋友的陪伴。

车驶出景区大门时,小颖突然醒了,揉着眼睛问:“妈妈,明天还来吗?”

妙回头冲她微微一笑,说道:“等你下次考了100分,咱们还来。”其实不用等那么久,他心里想,这么好的地方,肯定还要再来的。毕竟,美景和身边的人一样,都是值得常常见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