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按照现在,没有一辆新车的加入的情况下,东风集团要完全清空,那还需要近乎6个月,现在极光汽车总共欠了近乎30万的车,如果算上每个月固定增加的数量,那就更久。
现在陈斌其实非常希望,特斯拉赶紧上线。
但是按照目前特斯拉的实际情况,最快要到1月份,才能完成华夏的销售板块闭合,因此,陈斌还真希望赶紧上线,现在所有的压力,其实都在陈斌身上。
弄的陈斌也很尴尬。
这点,陈斌可能比马斯科都急。
在陈斌看来,行业完全不是一家做大的,而是多家做了以后,市场才能更大。
这里面优胜劣汰,价格战,品牌战,心理战,都会有点不一样。
而陈斌呢,他其实看的,更多的其实还是在于多品牌联手,共同创造更好品质的产品,单一打价格战,其实没有什么用。
用行业内的话来说,东风集团想要打价格战,几乎没人能跟的起,他的完善供应链,上下游产业链扶持计划,甚至连带原材料的甄选,都会介入。
供应商赚钱了,才能让事情更好的发展。
有些车企,他们的上下游都不一定赚钱,然后他们这些人,还在那大放厥词,说自己的供应链非常好,但是殊不知,一切的一切,品质都是有所保障,才是一切的基础。
连品质,都舍弃,只为一心追求性价比的,其实才是最可怜的。
车屁股都是薄薄一层铁皮,一碰就瘪了,这种车敢开?
陈斌倒是不敢苟同。
所以看着报告内的相关信息,陈斌倒是不屑一顾,很多企业失去了原本的内心,那就是对于产品追求的信念,很多人,没了梦想,没了追求。
只是一个赚钱,压榨的机器人。
赚钱,赚的是有良心的钱,压榨他人得来的,这种钱能合适?特别是,用超长账期,来压迫
很多供应商,用应收账款去银行贷款,或者是在内部形成抵押账款,这样直接再支付几个点的利息,想想都可怕,因为工厂没钱,他又不想倒闭。
那就只能勒紧裤腰带。
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工人发工资会延后,所有的人口袋里都没钱,最终消费反噬。
一切的恶循环,就是由此产生。
回旋镖,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
陈斌没那本事将全行业的人都给扭转过来,换句话说,陈斌也不是圣人,其他企业如何是其他企业的事,至少,东风集团从未亏待过他人。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而企业呢,追求利益,陈斌也追求,可是追求的利益都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
这也是为什么,陈斌不愿意介入其他人讨论当中,甚至说,行业的交流会,如果不是京城部委级别组织的,他基本不会露面。
就像苏超一样,他作为苏超小组的荣誉总策划,自然也是追求自身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