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早上做了一篮子的烙饼,他们一个还没吃。
若娘点了点头:“不要送过去了,就放在这里吧。”
“好,谢谢娘。”老三手里飞快地拿起遮篮子的布,包了五六个烙饼,跳下牛车放在路边,朝着远处招了一下手。
“赶紧上来走了。”
等他们到了拐弯处,正看到几个孩子趴在地上啃饼吃。
过了一个路口子,边上是一片田地,地里长着黄豆,叶子枯黄,继而卷曲,茎秆失去支撑力,软趴趴地倒伏在干土上。
土地黄中泛灰,还未到收获的时候,想来老农也知道再等下去就颗粒无收了。
两人正弯着腰,背对着若娘他们,直到他们错身经过,都没有直起腰,像两头年老体衰却又勤勤恳恳的老黄牛,做着既定的活计。
再走两个村子,便到了洛州府的地界,若娘用布巾将头和脸严严实实地包裹住,给了入城的铜钱,一人二十个铜板,比年初时翻了一番。
有很多衣衫褴褛的人守在城门口,不知道是交不起进城的银子,还是为何。
若娘看了两眼收钱的人,被其中一人推了一下:“看甚么看,要进去赶紧的,不进就滚。”
老五和老四快步走到若娘身边:“娘,没事吧?”
“没事,进去吧。”若娘给了老五一个眼神,拉着他们跟着人群走。
与城外的萧瑟不同,洛州府还是那副繁华的模样。
衣着精细的富家仆人,挎着篮子在看街边小贩买的新鲜菜。
若娘侧了侧身看过去,绿油油的长条丝瓜三四根,小冬瓜一个,紫茄子四五根。
是这个季节的菜。
“这些我都要了,多少银子?”问价的是一个穿绿色衣裙的女子,她站着,一手指了指,一手摇着扇子。
黑瘦的小贩笑得热情:“这位小姐,统共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绿衣女子瞪大了眼睛,“你是新来的吗?”敢这么漫天要价。
旁边原本想买的人也吓了一跳:“小子,你这是抢银子啊,百文钱的东西,你敢卖五两?”
“小姐,大老爷们,小的家里就剩这么点菜,想买了之后去买点米面,现在粮铺里粗粮都卖到二十文一斤了,五两银子也买不了多少了。”小贩苦着脸,就这几个,还是他媳妇和他娘省了自己喝的水,浇出来的菜。
平日里,他们自己舍不得吃上一根。
他爹说了,今年肯定是个灾荒年,得多囤点粮,大家都是不得已啊。
他们在前面看,有其他府中的人看菜确实新鲜又水灵,也想要,一位大婶探着身子喊道:“前面的妹子,你买不买?不买让我们看看。”
绿衣女子气的脸都红了,有些拿不定主意。
若娘看着,五两银子才这几个菜,确实已经超出了寻常府中采买的线,要是平日里,买回去,主家必然觉得她在中间拿了好处。
...但现在是特殊时期,可能过了今日,他们很难再买到这样的新鲜吃食了。